深秋的落葉、像是風婆婆給大地絮的寒衣,一片片、一葉葉,綴滿了小區的小樹林、甬道、綠地。

金色的陽光灑在層層疊疊的秋葉上,明明亮亮、熠熠生輝,又像是給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使本已清冷的晚秋,又有了點點的暖意。

我不知這第一片秋葉從哪落下,我也不曉這第一片秋葉從哪飄起。但我知道,秋葉有自己生存的法則,秋葉有自己生命的軌跡,春來秋去、花開花落,秋葉在默默地吐故納新中,完美的飄然而去。

其實,我們如果能靜下心來仔細的觀察,秋葉飄落的樣子還是極灑脫、極自在的。有的忽忽悠悠的下落,有的旋轉翻滾着落地,還有的則垂直墜入樹的根地。

倘若要是趕上風起,那秋葉又會像一個個飛跑出課堂玩耍的孩子,呼啦啦的一片,在你眼前互相追逐、互相打鬧,還會把那沙啦啦的笑聲,傳遍它飄落的每一片天地。

我喜歡秋葉飄落的瀟灑,我喜歡秋葉飄落的靜謐,我喜歡秋葉飄落時的從容,我喜歡秋葉飄落時的大氣。

但是,我更喜歡獨自一人在秋葉飄落的林間,靜靜地聽秋葉飄落下的竊竊私語。在這種“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情景裏,那種寂靜、那種疏朗,那種腳下咯吱咯吱的聲響,那種葉片滑落肩頭的情許,真有一種說不出的靜美和詩情畫意。

假如此時,若能用相機或手機,抓拍下秋葉紛紛飄落的各種場景,拍下那滿地都是黃金甲的絢麗,我想那定是一幅幅淡雅別緻、清朗古樸的水墨畫,一幅幅金葉燦燦、情醉天地的秋情趣。

爲此,每當秋葉紛紛飄落的時節,我總喜歡進入山林、步入湖畔,並會時常在人少清靜之時,徘徊徜徉在小區的楊樹林,靜賞秋葉的飄舞,思品秋意的空寂,沉醉秋情的柔暖,追尋秋光的祕密,讓秋天每一節氣的變化,鋪滿在自己的心底。

如去山林可以靜聽秋的心聲,去湖畔可以看蘆花與秋風的對語,在小區的楊樹林或樹木間,則可以去追逐秋光的神奇。

秋天是有生命的,秋天是有情氣的,只要我們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體悟、去感知,你就會感到大自然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人生之路,是那麼的相存相依。

由此我深信,世上的每一片秋葉和我們人一樣,也會有自己的名字、也會有自己的生命、也會有自己的七情六慾,並非是草木無情。

如現代自然科學已初步探明,大自然中不少植物樹種是有情感的。如給藤蔓植物和豆科植物,在播放不同的樂曲時,它們的生長、葉片就會有不同的反應。

而美國記者湯普金斯和園丁伯德合著的《植物的祕密生活》一書,則更是把植物描述爲可以和人類一樣,有精神情感,並能和其它植物進行交流等等。

再如,國外曾名噪一時的“巴克斯特效應”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某些植物是有情感的。

因此,每片秋葉飄落的一剎那,不僅是把自己最後的生命、最後的親吻、最後的擁抱,回報給了滋養它的沃土,而且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無怨無悔的融進了大自然的廣闊天地。

試想,秋葉這種真真切切的無怨無悔,這種以命相報的感恩迴歸,不也正是人們常說的:返璞歸真、落葉歸根、報答鄉恩嗎?

落葉、歸根、迴歸,人的一生,難道最後尋的不也正是秋葉樣的平平淡淡、質樸灑脫嗎?

所以,人與自然、自然與人,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一種人物相生、殊途同歸、適者生存、相諧而依,共同譜寫的安魂曲。

秋天漸漸遠去了。置身於秋最後的世界,秋葉還在隨風飄舞,秋陽還在揮灑暖意,秋聲還在細細低語,秋情還在天地情怡。

不知怎的,此時我的腦海忽然又湧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採桑子·重陽》的詩句:“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此情此刻,我真心的希望,詩句中那種大氣磅礴,意象天成,胸襟開闊,通達抒意,情景交融,恢宏開放的豪情,能一掃我們生活中悲秋淒涼的寂寞之情,願我們的生活,如秋葉般靜美、如秋葉般無憾、如秋葉般純然、如秋葉般如常,平靜安然的落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