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朱元璋从来没有发表过元顺帝长得像宋恭帝的言论,朱棣倒是看过妥欢贴睦尔的画像,在《纪瀛国公事实》记载了袁忠彻和徐英陪同明成祖朱棣观看历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永乐十年五月十八日,我太宗文皇帝御武英门,命内官李谦、王吉于古今通集库取宋列帝遗像,命臣忠彻及画士百户徐英观之。由于生母记载不详,又有官方文件扣屎盆子,后世史学家们便大开脑洞,宋恭帝、元明宗和元顺帝的命运在他们的笔下开始纠缠,于是汉人小子阴差阳错成为蒙古皇帝的故事就此诞生。

(元顺帝是私生子的谣言不但得到了文人的认可,甚至连官方也表示了肯定)

估计这个题目就能让您目瞪口呆,堂堂的元朝皇帝怎么成了宋朝皇帝的儿子?

还真不是我瞎诌,这个消息的可信度是如此之高,不但后世文人大肆记录、言之凿凿,就连元朝官方也发出消息告诉百姓:元顺帝并不是他爹元明宗的亲生儿子!那他是谁的孩子?宋朝末代皇帝赵㬎的孩子!

(元顺帝的便宜父亲宋恭帝:我啥时候多了个儿子,还当了蒙古人的皇帝?)

公元1274年,年仅三岁的赵㬎被推举为帝,史称宋恭帝。这孩子的命实在不好,登基才两年元军就打到了首都临安,眼看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赵㬎无奈只能宣布投降。投降后的宋朝宗室们被押解送往北京,忽必烈倒是表现的颇为大度,不但任命宋恭帝赵㬎为瀛国公,还给他配了个公主。时光荏苒,十八岁的赵㬎突然面见忽必烈,说自己看破世情请求出家剃度为僧,这就奇怪了,好好的瀛国公不当,为啥出家当和尚?

其实这正是赵㬎的深谋远虑,如果自己还是小孩子,蒙古人不至于太提防,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蒙古人会不会怀疑自己有异心,是不是想造反?再加上江南被蒙古平定后始终不稳,民变不断,天知道这些造反者会不会打着我的旗号连累我?

(成年以后的赵㬎为了保命,要求出家为僧,而忽必烈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为了保命,赵㬎要求出家为僧,一方面向忽必烈表明:我没有一点儿政治野心,更对曾经的赵宋天下没有一点眷恋,您大可以放心!另一方面也断了起义者的念头:我已经出家为僧,对红尘往事不再挂念,您要造反别连累我!对于这一点,忽必烈心知肚明—“宋主以王位来归,学佛修行。帝大悦,命削发为僧宝焉。”于是年轻的赵㬎前往西藏萨迦寺剃度出家,法号合尊。

都已经出家了,那怎么会和元顺帝扯上关系的?

(图右为元明宗,当他流亡西域时曾经看上了宋恭帝的孩子,并认作是自己的骨肉,这就是元顺帝)

宋恭帝在西藏一待就是几十年,当他主持甘州山寺时当地汪古部首领看他年老身孤十分可怜,于是送了个回回女子给他,喇嘛教也不禁女色,于是很快这个回回女子就怀有身孕。正当她分娩当晚,皇子和世㻋(后来的元明宗)因为朝廷权力之争逃亡西域,结果看见寺庙上空浮现有龙纹五彩的气息,询问寺僧后才知道这是宋恭帝的房间,于是便问宋恭帝:“你小子莫不是在房间里藏了什么宝物?”赵㬎一脸无辜,表示我就是一穷苦出家人哪来的宝物,也就是今天早上五更生了个孩子,元明宗大喜,这小子以后肯定不得了啊!于是要走了这个孩子并认作是亲身骨肉(这就是后来的天顺帝妥欢帖睦尔),顺带着还把那个回回女子给带走了。得,这下赵㬎鸡飞蛋打,老婆没了,刚出生的孩子也没了。

(元文宗毒死了哥哥元明宗后,马上向臣民宣布:妥欢帖睦尔不是我哥哥的亲生儿子,他是个野种!)

和世㻋认了这个儿子后倒是马上就交了好运,他的弟弟图帖睦尔扫平了政敌后宣布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哥哥和世㻋,嘿,我当皇帝了!和世㻋当即宣布在漠北继位,是为元明宗。可能是压抑的太久,当上皇帝后的元明宗太过急切的想要掌握权力,他不但试图架空权臣燕帖木儿,迅速安插自己的亲信占据要害部门,对让位的弟弟图帖睦尔也颇有防备。于是燕帖木儿不爽,图帖睦尔反悔,俩人一勾结,在位不到半年的元明宗暴死,图帖睦尔再次继位。

图帖睦尔当了皇帝,哥哥元明宗留下的几个儿子就比较碍眼了,老二懿璘质班和老三苏胡理多尔还好,一个三岁不到,一个才几个月大,有的是时间慢慢处理。但老大妥欢帖睦尔就比较麻烦了,这时候他已经九岁明白事理,知道自己是他的杀父仇人,再加上元文宗隐约知道一些内幕消息,这小子不是哥哥的亲生儿子,这样的杂种怎么混进皇室的?于是元文宗公告天下,说元明宗在世时“素谓太子非己子,遂徙于高丽,后迁静江”不但剥夺了他的人生自由,还把他的血统也质疑了一番,可怜的妥欢帖睦尔要当一辈子囚徒了。

不过很快他就时来运转,在妥欢帖睦尔被囚禁后,元文宗马上立自己的孩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很不幸只过了一个月太子重病而死,这对于元文宗夫妇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这俩人都是藏传佛教的重视信徒,从骨子里相信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轮回论,长子的死让他们惊恐的认为这是被毒杀的哥哥回来报仇了!在这样沉重的心理压力下,只过了两年元文宗也病重去世,死前还留下遗言:“当年杀了明宗是我犯得大错,到现在我还追悔莫及,我虽然还有一个儿子燕帖古思,但应该把皇位让给我哥哥的长子妥欢帖睦尔,这样我到了地下也能和哥哥有个交代了。”

(燕帖木儿不信邪的立了元明宗的二儿子懿璘质班为帝,结果这孩子在位不到两个月就驾崩了)

不过毒杀元明宗的另一个凶手燕帖木儿可不信这个邪,先帝你脑子进水了吧?之前您还信誓旦旦的说妥欢帖睦尔那小子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现在又把皇帝让给他,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这小子又不是明宗的孩子,怎么可以立他为帝呢!于是在燕帖木儿的谋划下,元明宗的二子懿璘质班被拥立为帝,是为元宁宗。元宁宗也是个倒霉孩子,七岁继位,在位仅五十三天就驾崩......得,不到五年时间大元帝国换了三个皇帝。

(这可把卜答失里吓了个半死,为了摆脱明宗的诅咒,卜答失里不顾燕帖木儿的反对,坚决要妥欢贴睦尔继位当皇帝)

别人还没啥,元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可被吓得魂不附体,这报应也太灵了,稍微存一点儿私心都不行!元宁宗死后燕帖木儿还不甘心,于是和卜答失里商量,要不立您的二儿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炸了猫,害死我一个儿子还不够,还想害死我另外一个?想都不要想!于是卜答失里坚决表示反对“吾子尚幼,妥欢贴睦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翻译过来就是:老公,大伯,我已经按照你们的意思立妥欢贴睦尔当皇帝了,有啥事儿你别找我们娘俩啊!尽管大臣们都表示反对,当朝史官还警告说要立妥欢贴睦尔为帝大元天下将大乱,不过都犟不过卜答失里一力坚持,再加上没过多久燕帖木儿纵欲身亡,朝廷正式定妥欢贴睦尔为未来的皇帝。

就这么把皇帝之位拱手让出,卜答失里也不怎么甘心,之所以让妥欢贴睦尔当皇帝完全是怕报应缠身,那怎么才能在不遭报应的情况下让亲儿子当皇帝呢?—“后乃与大臣定议立帝,且曰:‘万岁之后,其传位于燕帖古思,若武宗、仁宗故事。’诸王宗戚奉上玺绶劝进。”这事简单,妥欢贴睦尔当了皇帝后立儿子为继承人不就行了!既不违背遗言,兜兜转转一圈皇位又归自己儿子所有,这花枪耍的实在令人佩服!

于是妥欢贴睦尔,这个有着汉人皇帝血脉的“冒牌货”反而击败了一干正牌继承人当上了元朝的皇帝,这一当就是三十年。而后世的文人们则不无欣慰的认为这真是天道好轮回,元灭宋室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你看这皇位不是又回到赵家子孙的手里了么!

(徐达北伐,元顺帝仓皇逃往草原)

那么元顺帝知道自己的汉人身份么?他对自己的身份是个什么态度呢?估计是知道的,似乎还很认同。朱元璋派遣徐达北伐,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元顺帝带领臣子们仓皇逃往草原,元朝灭亡。朱元璋登基后观赏历代帝王图谱总结兴亡得失教训,当看到元顺帝的画像时惊觉这位末代皇帝和之前的元朝皇帝长得一点也不像,反而有点汉人的意思—“绝类赵㬎”,皇帝有了疑问,手下的大臣们当然要回答,于是臣子们查阅典籍,询问相关人员后告诉朱元璋:您认为的没错,这个元朝皇帝实际上是赵㬎的子孙,并且把这来龙去脉详细解释了一遍。

原来是我汉人子孙,怪不得将天下拱手相让!于是朱元璋便将元顺帝视作可团结的对象,还亲自写了封信派人送往草原劝元顺帝投降,而元顺帝倒没记恨朱元璋夺取天下之仇,反而还回了一首《答明主》的诗:金陵使者渡江来,万里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圣恩无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全诗充分表达了对朱元璋统治的肯定,汉人当家做主的喜悦,同时也积极回应了归来的意愿,只可惜还没等元顺帝将回归一事提上日程,洪武三年他就病重驾崩,于是回归中土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这个故事是真的么,元顺帝真的是汉人?答案当然是假的,这个故事打从开始到结束各种硬伤简直多得不忍直视。

(《庚申外史》,既是汉人所写,又是“外史”,可信度实在值得怀疑)

首先是心大的和世㻋,您是有多没见过世面,看见个五彩龙纹就迫不及待的认个陌生人当儿子?更何况这小子还是汉族皇帝的种(以赵㬎的敏感身份,和世㻋不会不知道)。这些元朝的权贵们也都如同白痴一般,因为一个诅咒就立了汉人冒牌货当皇帝,这可能么?当然不可能。

(元文宗对元顺帝的污蔑成功生效,不但野史深信不疑,甚至连严谨的史学家谈迁都采纳了这个说法)

所谓的元顺帝是宋恭帝儿子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呢?最早记载这个事的应该是元末明初汉人权衡所著《庚申外史》,既是汉人,又是“外史”,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不用我说您也知道。但这个谣言的谣言力度却很广,就连史学家谈迁也在自己的《国榷》中把这个故事改编吸纳:“宋帝显降元,封瀛国公,尚公主。后因侍宴有奇怪之征,忌之,遣学佛法于帝师,遂居漠北。其后明宗逃居沙漠行帐,适与瀛国公相近,缔好甚密。一夕,明宗方寝,闻瀛国公帐中有笙镛声,问其故?乃婴儿始生而啼也。知其非常人,遂乞归,养为子,是为妥欢贴睦尔是也。”

元明宗当年的确因为政治斗争流亡西域,在察合台汗国和世㻋先是和一个葛逻禄族女子生下了妥欢贴睦尔,随后又娶了乃蛮女子八不沙,生下了次子懿璘质班。而元文宗在毒死元明宗后为了断绝明宗子嗣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这才向天下人污蔑妥欢贴睦尔并不是元明宗的儿子(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要妥欢贴睦尔真的是野种,怎么可能让他当皇帝?后世德川家康诬陷丰臣秀赖不是丰臣秀吉的亲生儿子也是这波套路)。由于生母记载不详,又有官方文件扣屎盆子,后世史学家们便大开脑洞,宋恭帝、元明宗和元顺帝的命运在他们的笔下开始纠缠,于是汉人小子阴差阳错成为蒙古皇帝的故事就此诞生。

(至于朱元璋认为元顺帝的长相与宋恭帝相似也是无稽之谈,观看画像的主角是朱棣而非朱元璋)

至于元顺帝的长相和他对汉人身份的认可就更是无稽之谈。首先朱元璋从来没有发表过元顺帝长得像宋恭帝的言论,朱棣倒是看过妥欢贴睦尔的画像,在《纪瀛国公事实》记载了袁忠彻和徐英陪同明成祖朱棣观看历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永乐十年五月十八日,我太宗文皇帝御武英门,命内官李谦、王吉于古今通集库取宋列帝遗像,命臣忠彻及画士百户徐英观之。上笑谓忠彻曰:‘宋太祖以下,虽是胡羊鼻,其气象清癯,若太医然。’十九日,上复御武英门,命臣忠彻同内官王吉看元列帝像,俱魁伟雄迈。上曰:‘都吃绵羊肉者。’及观顺帝像,顾谓臣忠彻曰:‘唯此何为类太医也?’忠彻斯时承命未实,俯首莫对。”在朱棣看来宋朝的皇帝都长得清癯消瘦,倒是很像太医,而元朝的皇帝则雄伟豪迈(朱棣吐槽说毕竟是吃绵羊肉的,所以肯定彪悍)当看到元顺帝时朱棣也只是说元顺帝长得清瘦,和此前的元朝皇帝不太像,但到了文人们的笔下就变成了元顺帝长得很像宋恭帝。

咱们再来看看实物图。

这是宋恭帝

(清癯的宋恭帝)

这是元明宗

(元明宗)

这是元顺帝

(元顺帝,您觉得他像宋恭帝还是元明宗?)

话说如果画像这事是真的,朱元璋老哥,您是怎么才能看出元顺帝和宋恭帝很像?明显元顺帝和元明宗才是亲生儿子好吧!

至于元顺帝回给朱元璋的诗也颇为值得商榷,上文中的《答明主》奴才相十足,这个故事出自明朝徐祯卿《剪胜野闻》:“元帝既遁,复留兵开平,犹有觊觎之志。太祖遣使驰书,明示祸福,因答诗。”这首诗歌在郎瑛的《七修类稿》里变成了“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信知海内皆王士,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明朝人记载的,em........

就说一个事儿,元顺帝在北逃后还积极策划反攻“昼夜焦劳,召见省臣或至夜分”“召见群臣,询恢复之计”,又派遣扩廓帖木儿收复大都,这位爷无时无刻想的是光复故土,您觉得他会写这样的诗拍朱元璋的马屁么?

所以明朝士人言之凿凿的所谓“元顺帝是汉人”不过只是他们对“夷夏有别”、“天道有公”情感的宣泄而已,所表达的无非是:你们这些野蛮人就算夺取了中原又如何?江山迟早回到我们的手上!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