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風潮稱霸娛樂圈和旅行界之後,繼續向文物界進攻——一覺起來,老藝術家猛然發現土味美妝早就悄然潛入佛像界。

網友@許鑫NixUx在微博上po出文物“整容”對比圖,引起一番熱評——四川安嶽石窟造像的佛像重修後,奼紫嫣紅、妝容誇張的佛像讓人一見難忘。身爲文物工作者的他也不禁喫驚連連:“現代社會竟還有如此的文物保護……”

看着這佛像,難免令人懷疑,這尊落入凡間的大佛,難道是先跌進了土味集中營——河北易縣的奶奶廟取經一番?這一頭藍髮和身後的彩虹佛光,彷彿深得民間土味配色的奧義。

▲四川安嶽石窟造像

另外一個被爆“毀容式文物修復”的受害者,是四川廣安摩崖造像。盯着它們幾秒鐘,你就知道爲何它們如此眼熟——這是老年七彩葫蘆娃歡聚一堂、修仙顯靈的場景呀!

▲四川廣安摩崖造像(修復後)

安嶽、廣安政府連發聲明:不是我乾的。前者表示,“佛像爲1995年當地羣衆聘請工匠‘重繪’,並當即予以制止”。

後者則稱, “有當地信佛羣衆自募資金並擅自對佛像進行重繪,以致佛像至今色彩豔麗……”

真的,靈感來了,擋都擋不住。

要完成“毀容式修復”,到底有哪些祕訣?老藝術家今天就要帶你探討一下民間藝術的毀容技藝。

當 代 佛 像 美 顏 的

“ 四 個原 則 ”

首先,當代民間佛像美顏的基本綱領就是:一切以美圖秀秀爲樣本。

01

深度修容,修出五官好比例

由於長期被風化,四川資陽市安嶽千佛寨觀音的面部基本被侵蝕,毫無輪廓可言。

怎麼辦?有人直接用水泥去糊。

四川資陽市安嶽千佛寨觀音(修復前)

乍一看,這效果還真不俗,佛像笑盈盈的,儼然一位笑容慈祥、憨態可掬的救世主。

不就是胸前大V領裸露了點,眼睛鑿得粗糙了點,鼻子嘴巴歪了點,還有些高低眉嘛,無傷大雅啊!反正又沒人記得原本的觀音長什麼樣子。

四川資陽市安嶽千佛寨觀音(修復後)

再仔細瞧瞧,這位菩薩的蘋果肌居然格外飽滿,簡直像臉頰腫了兩個大包。看來,論美容,幾千塊錢一支的玻尿酸,還比不過一抓一大把的水泥。

安嶽石窟二菩薩像,原本的面部也因風吹日曬而扁平模糊。

▲安嶽石窟二菩薩像(修復前)

同樣嘗試了“水泥補臉法”後,不僅五官出來了,佛像們山根豐滿、鼻樑歐式高挺的洋氣儀態,更是“驚豔”了四方遊客。

安嶽石窟二菩薩像(修復後)

當然,爲藝術獻技獻力之舉,是不分國界的。給自己喜愛的藝術品修容這件事兒,外國友人也樂此不疲。

由於嫌棄教堂的壁畫損毀嚴重,一位“熱心”的西班牙老奶奶未經教堂同意,擅自對19世紀著名畫家埃利加斯的《戴荊冠耶穌》展開了靈魂創作:

▲埃利加斯的《戴荊冠耶穌》

好吧,你可以罵它醜。但這幅新作卻因此一炮走紅,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拉動了當地的經濟。據說,美國人甚至還以此爲靈感推出了一部歌劇,並想將其翻譯爲西班牙文,回到當地演出。

不知耶穌本人作何感想。

也是在西班牙,Estella小鎮上一座500多年曆史的聖喬治雕像,在當地一名美術老師的“改良”下,奇蹟般地實現了從王寶強到鹿晗的轉變……

Estella小鎮的聖喬治雕像

02

抹上雙層粉底,淨白透亮氣色佳

俗話說得好,一白遮百醜。如何才能讓膚色暗沉、無精打采的佛像重新煥發生機?

那就來點漆吧。

臉,統統刷白,脖頸和身體也要和麪部保持統一的美白度。還原衣服先前的紋理太麻煩,乾脆也刷成純色,大紅大藍的,更顯得佛祖肌美嫩白,說明菩薩在人間的伙食還不錯,營養也不比那天庭差。

這樣一來,慈悲雍容的佛祖,愣是被活生生畫成了地主家的大胖孫子。配上身後的彩虹波板糖和手中的繡球,就更天真無邪、充滿童趣了。

▲四川安嶽石窟造像

位於梵蒂岡博物館的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像,也在重繪後喜迎牛奶肌。

當地的工作人員更是體貼,在美白同時,順帶給這位羅馬帝國的第一任元首染了新發色、補了補口紅,還換了身新衣裳。

右邊這位,怎麼看都不像在指點江山,反而比較配那一句“娘子,啊哈!我來了……”

梵蒂岡博物館的奧古斯都像

03

墨黛橫波眼,櫻桃素口嬌

這眉形修好了,顯精氣神兒;眼睛點亮了,能展現出靈氣;脣色一到位,氣色也就跟上了。

四川省樂至縣的馬鑼睏佛寺摩崖造像,原本“雙眸微合,嘴脣輕閉,面容安詳端莊,神態怡然,表現出釋迦牟尼遷化時大度超然的神情”,民間稱其爲“睡佛”或“臥佛”。

被畫眉點睛、配上烈焰紅脣、披上皇冠金縷衣後,“睡佛”儼然成了一位妖豔又嫵媚的“睡美人”。

佛生不易,沉睡千年後,竟還要被裝扮成金身彩妝紅脣的形象來維持門面。

四川樂至縣馬鑼睏佛寺摩崖造像

基本妝搞定後,最關鍵的一點,必要在兩眼之間、額心那處,加上那神來之筆的大紅點。

至此,彩妝部分告一段落。

大家來欣賞一下這尊拈花微笑佛的重繪成品,請真誠凝視佛祖的靈動美豔的面容,不要吝嗇你的讚美……

拈花微笑佛整容三部曲

04

重頭戲——人還得靠衣來襯

俗語有云: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所以勞動人民毫不吝嗇地給佛披上了金光閃閃的鈦合金裝備。

比如資陽摩崖石刻修復後,幾十上百個小佛像就紛紛鍍金。身份貴重起來……

資陽摩崖石刻(修復後)

穿着得更爲妖嬈的得數金鳳山摩崖造像的水月觀音——絕對能夠突圍C位出道。只見大紅色的紅綢布覆在金色的衣裙上,還別說,比大媽的絲巾還多了幾分詩意。

金鳳山摩崖造像的水月觀音

國外也不乏這樣的例子,Athena Lemnia的塑像,衣服加了點顏色,他就從高貴冷豔的鐵血男子,變成了雙目無神的地主家傻兒子。

Athena Lemnia塑像

還有這名叫Paris的雕像,穿了套彩色新衣以後簡直喜氣洋洋。

Paris雕像

衣裝,真的能改變一尊像。

高能預警!前方一大波土味佛像來襲,非戰鬥人士速速撤離。

▲土味文物嚇得妖魔鬼怪瑟瑟發抖

如果你問老藝術家,爲什麼人們總有力量把自然又莊嚴的文物改造成巴啦啦小魔仙,葫蘆娃和喜羊羊呢?老藝術家嚴肅地說,這是因爲民間對文物常識的匱乏。

老藝術家曾經去過一個敦煌壁畫主題的展覽,被告知修復古舊壁畫的時候,所用的顏料不是我們常見的化學顏料,而是以礦物質顏料爲主,如石綠、石青、赭石、雄黃、朱膘、雲母等,它們持久度高,耐光照與氣候變化,時代久遠也仍能維持顏色。而且有個特點,礦石色澤很深,色質純淨,上色後厚重、穩定。

而那些被嘲諷“農家樂”審美的毀容文物,首先犯的錯就是大紅大黃的取色。

古代常用的硃紅色顏料許多源於粉末狀的辰砂。據果殼網玖騎士的說法,辰砂色澤鮮紅色、深紅色、黑紅色都有,但時間久了,辰砂的硃紅色就會變暗,所以許多古代雕像、畫像裏的紅色,都會呈現明度較低的色澤。

▲辰砂

馬王堆的帛畫局部,紅色用辰砂調製  圖片/bsyt.net

而黃色常用的礦石源於雌黃,顏色通常呈現日落般的檸檬黃色。

如果你有看《國家寶藏》,你應該記得技師用孔雀石、青金石來複制《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卷》局部

當然像青金石這種比較昂貴的寶石,非皇室貴胄不可能用得起,民間除了用一些比較常見的礦物染料以外,還會使用植物質顏料,如藤黃、花青、胭脂等,但年代久遠顏色就會消退。

正經的文物修復,是會對照舊圖,修舊如舊,維持時代的意境。修成個當代農家樂審美,難道是爲了給後人研究“21世紀農家樂流派”打基礎?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愛情公寓》電影版,不是詐騙是什麼

殘障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難

七夕禮物推介

新週刊原創梵高主題手鐲

繁象Mall 梵高·姜 黃水晶字母手鐲

小程序

今日作者

秋褲、鶴本

編輯 | lili

排版 | 大嬸兒

本文大部分圖片皆來自於

微博 @許鑫NixUx @南腔北調蜀

特此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