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中國》:穿梭全國的三通一達,老家都在同一個縣同一個鄉

聶騰飛、陳德軍、聶騰雲、賴梅松,喻渭蛟等農民,放棄幾畝薄田,毅然走出深山,以農民特有的質樸、辛勤、執着和智慧,創建了名震四方的“三通一達”,譜寫了新世紀的一個商業傳奇。作品展現了中國民營快遞這個特殊羣體迅猛發展的縮影,詮釋了中國新一代農民的夢想和輝煌。他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互聯網快遞運營模式,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

風風火火,快遞中國;日日穿梭,快遞小哥。我在書裏看過一句話,是一個作者,他寫:因爲工作的原因,我幾乎每天都要收到編輯寄來的信件。所以,與快遞小哥就熟了起來。後來,我終於過上了這種夢寐以求的時刻,最高峯的時候,有時候一天會收到五六件快遞。通常是,剛剛拿了一件上來,又要登登登下樓去拿另一件。

沒看這本書之前,怎麼也想不到,三通一達,居然出自同一個縣,浙江省桐廬縣,居然還出自同一個鄉,歌舞鄉。這真是個好名字。長袖善舞,誰也想不到,這羣泥腿子出身的鄉下人,在中國大地上舞動得虎虎生風。自然,三通一達之間肯定有着種種割捨不斷的關聯,事實也果真如此。親戚,同學,朋友,好在,他們沒有反目,沒有撕破臉,而是在有爭議的時候,選擇了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以韻達爲例,我所不知道的是,韻達居然創建於一九九九年,一開始,我在所在城市的一條小衚衕裏,去韻達的網店拿貨,那是一間不能再難找,不能再小的房間了。過了幾年,韻達換到稍微寬一點的一條衚衕裏去了,佔了前面的一小塊露天的地方揀找快件。大概在千年或者去年左右,韻達終於搬到靠近大路的一個門臉店。再過了一段,他旁邊的一家店倒閉,韻達租下了旁邊的門臉,擴大門面。今天我路過的時候,發現韻達在重新裝修自己的招牌。

韻達的發展大概可以看出快遞在中國發展的一個趨勢。我的同事說,有一年,三通之一的一家網點轉讓,不過讓交五千塊錢,後來由於沒魄力,放棄了,這是一件想想就和可惜的事。但細細想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就像賴海松放棄一單就掙好幾十萬的木材生意,轉而去從事送一單快遞僅幾毛錢的生意一樣,什麼事請,人們只能在它成功以後纔想到去後悔自己的選擇。可是,如果老天再重新給他一個機會,他還是會放棄。這就是命,是戰略眼光與人生魄力的問題。

書裏有一個細節,賴海松的岳父去世後,賴海松去十三陵轉了一圈,回來後,心情大變,開始讓利於民,讓利於底層的網點主。這個細節讓我感動。快遞中國是一本很有含金量的書,作者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朱曉軍,這就保證了這本書的質量。書還沒有讀完,就像中國的快遞,如果沒有送到你家門口,那麼一定在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