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後,李元化和張衛華將案情,告訴張世明,得到張知府允許,李元化派手下幾個得力干將,化裝之後,日夜把守着湘西派頭目古大年的宅院。原來,見古大年拒不承認,張知府的兒子張衛華決定另闢蹊徑。

清朝嘉慶年間的一天早上,金州知府張世明正生着重病,這時,卻聽到大堂上傳來陣陣擊鼓聲,看來,是有人來告狀了,他拖着病體,來到大堂上。升堂之後,只見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一臉着急地走了進來。他是金州最大的珠寶商王大力,他報案說,自己家的鎮宅之寶,一尊純金鑄就的金馬,於昨天晚上被盜!金馬價值不菲。接到報案,張知府不敢耽擱,拖着病體,立即帶着捕頭李元化,以及自己的十三歲的小兒子張衛華等人,來到王大力的府第。

張知府的小兒子張衛華,從小喜歡看歷代破案、偵探集錄,此前,他曾經多次給父親出謀劃策,偵破各種案件。來到王家,經詢問得知,昨晚,王大力給老母親過八十大壽,在昌明戲院包了專場。等看完戲回家一看,發現臥室中一片狼藉,再一看,藏在家裏的金馬,不翼而飛。據王老闆說,金馬是和珠寶盒一起丟失的。

問明情況,勘察完現場,天色已經不早了,回到府衙,已經是晚飯之後了。由於這一出去,張知府又感染風寒,病情加重。張衛華見狀,決定暫時代替父親,偵破此案。張衛華問李元化,有什麼發現沒有?李元化知道這小傢伙,很了不得,金州有很多案件,都是在他的提醒下偵破的,於是恭恭敬敬地稟道:“公子,經過我仔細勘察,確定此案系江湖上的清羽幫所爲。”張衛華問他爲什麼這麼肯定。李元化從身上拿出兩片羽毛說,這是他在案發現場的地面上發現的。李元化說:“據我所知,在所有的盜賊之中,只有清羽幫有在作案現場留下羽毛的習慣,因此確鑿無疑地斷定,此案一定是清羽幫所爲。”張衛華聽完,眉頭緊蹙,拿過那兩片羽毛看了一下,搖了搖頭。

張衛華說,雖然案發現場的地面上,發現了羽毛,但並不能就此認定,此案是清羽幫所爲。因爲據他所知,清羽幫每次在作案之後,有留下羽毛的習慣不假,但他們留在作案現場的,根本不是鵝毛,而是鴿子雙翅之間的羽毛。留的地方,也有講究,不是在案發現場地面上,而是在房梁等高處隱蔽之所,不會輕易讓人找到。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不是故意留下作案線索,也不是爲了揚名,而是出於一種封建迷信,據說這樣作案之後,才能遠走高飛,不至於惹上什麼麻煩。

聽張衛華說的頭頭是道,李元化十分佩服,他斷定張衛華已經摸着了案子的頭緒。張衛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從案發現場來看,盜賊是從屋後,打開窗戶,進入室內作案,盜得金馬之後,盜賊又從前門悄然離開。試想,盜賊爲什麼不繼續從後窗離開呢?按說,走後窗應該是最省力的方式呀?”

聽張衛華這麼說,李元化呆愣半晌,他心說,是啊,盜賊爲什麼會捨近求遠,冒着被發現的危險,從前門離開呢?他怎麼也猜不透其中的原委。張衛華一笑:“根據我的推測,起作用的,還是盜賊們代代相傳的那一套規矩,正是這套繁瑣的規矩,讓我將偵破的重點,鎖定在了“湘西派”頭目古大年身上,因爲據我所知,在所有的盜賊中,就湘西派是這麼做的,他們稱這種做法叫做“一往直前”,是一種吉兆的象徵。

李元化插話道:“公子,你的意思是說,案子是湘西派做的?”張衛華點點頭,張衛華建議捕頭李元化,從明天開始,全力查找湘西派的賊巢所在。

幾天之後,湘西派的賊巢,在城西的一處偏僻之所被發現了。聽說找到了湘西派的賊巢,張衛華十分高興,接下來,他讓李元化祕密派人,盯着湘西派的賊巢,只要他們有風吹草動,就立即實行抓捕。

之後,李元化和張衛華將案情,告訴張世明,得到張知府允許,李元化派手下幾個得力干將,化裝之後,日夜把守着湘西派頭目古大年的宅院。可是,一連盯了好幾天,古宅毫無動靜,一無所獲。

再次分析案情之後,張衛華覺得守株待兔,不是辦法,要是盜賊半年不行動,難道就不抓賊了?思之再三,他打算主動出擊。於是他再次建議李元化,讓他趁夜深人靜之機,往古宅大院裏丟兩塊銀子。公子出了主意,李元化趕緊照做,沒想到的是,這樣做了之後的第二天,知府衙門前,就來了一個名叫萬三的湘西派的手下,前來喊冤。

大堂上,萬三狀告師傅古大年,說他心狠手黑,每次“生意”都是獨得大頭,對手下極度吝嗇、兇狠殘暴。萬三說,昨天晚上,他負責守夜時,拾得兩塊銀子。他正想偷偷裝入腰包,沒想到,古大年起來上廁所,聽到動靜,被他發現了,非讓他全部交出來不可。他掏銀子的動作,稍微慢了一些,就遭到古大年的一頓毒打,他氣不過,這才前來告狀。他今天來告狀,還順便揭發古大年,說王老闆家的金馬被盜案,就是古大年做的!

見萬三前來狀告古大年,張衛華禁不住啞然失笑,兩塊銀子,就讓案情有了新的進展,正如他當初所料,由分贓不均,引發了內訌,沒想到,計策這麼快就奏效了!事不宜遲,報告知府張世明之後,張知府立即發號施令,派人去古宅抓捕古大年。古大年正在家中喝茶呢,當下被抓了個正着。

古大年被捉拿之後,張知府的身體也好得差不多了,於是升堂問案。

話說古大年見萬三在大堂上,雖不禁一愣,但他仍神態自若。且拒不承認萬三告發的盜竊金馬之事。甚至還哈哈大笑着說,空口無憑,萬三圖謀報復。見古大年拒不招供,張知府讓手下用刑,可無論怎麼嚴刑拷打,古大年就是死不承認。張知府派人搜索古宅,又毫無發現,案件一時陷入了僵局,無奈之下,張知府只得宣佈退堂。

幾天之後,張知府再次升堂。張知府將驚堂木拍得“啪啪”直響,這次,他厲聲質問古大年可知罪。古大年依舊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見古大年不見棺材不掉淚,張知府一聲冷笑說:“來呀,將贓物拿上來!”

隨着張知府一聲高喊,只見捕頭李元化,抱着一個玲瓏精美的珠寶箱,從衙門外,腳步穩健地走了進來。

古大年一看李元化懷中抱着的珠寶箱,不禁目瞪口呆,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

事已至此,張知府禁不住仰天大笑起來,他讓捕頭李元化打開珠寶箱。隨着珠寶箱被緩緩地打開,古大年驚訝地看到,珠寶箱裏面,根本沒有什麼金馬,而是一塊石頭!他驚訝萬分地張大了嘴巴,不知道張知府他們葫蘆裏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張知府手捻鬍鬚,得意地再次哈哈大笑起來。原來,見古大年拒不承認,張知府的兒子張衛華決定另闢蹊徑。他得知,當初收藏這尊金馬之時,王老闆的祖上,見珠寶工匠打造的這個珠寶箱,玲瓏精緻、美輪美奐,於是就讓珠寶工匠,打造了兩個一模一樣的珠寶箱。

就這樣,一個珠寶箱,裝了金馬,放在王老闆的臥室裏,另一個,放在他老母親那裏。張衛華決定將計就計。沒想到,古大年見到珠寶箱,當即崩潰。得知事情經過,古大年急火攻心,一頭栽倒在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