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給予人們的印象就是軟弱,這一點從立國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但是那個時候雖然限制了武將的地位,但是國家的軍事實力還是不錯的,但是從宋真宗開始之後,也就開始通過向遼國這些國家輸送歲幣的方式換取和平了,那麼這裏面其實就離不開澶淵之盟這個重要的約定了,其實遼國人一直沒有弄明白,這件事情雖然看似是宋朝喫虧,那麼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對於宋朝而言,這可以說是撿到了一個天大的麻煩,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這份約定,那就是每年宋朝要拿出10萬白銀和20萬匹的絹布,對於宋朝而言,這就等於是拿出了大量的金錢來換取和平,其實這點錢財對於北宋而言,那就是杯水車薪的感覺了。

如果我們單看這筆歲幣的話,這個數字確實不小,但是這要看這個國家的體量了,這就好像一個擁有1萬元的人和一個只有100元的人,對待1元錢的感覺是一樣的,而這筆錢對於宋朝而言,就像萬元戶和1元錢的關係了,而那個時候宋朝每年的受益是能夠達到一億兩白銀的,所以這點錢財對於宋朝而言,那真的是不值得一起了,而如果雙方要是發生戰爭的話,每年消耗的軍費就能夠達到5000萬兩,這可是等於每年受益的一半都是消耗出去了。

其實儘管北宋花費了歲幣,但是這點錢還是能夠輕易從遼國身上賺了回來的,這個事情如果遼國沒有弄懂的話,也就會認爲他們一直在佔着便宜的,其實真正獲得收益的反而是宋朝了。

宋朝和遼國之間相接的地方,都是遼國的牧民,在他們眼中這些牛羊馬都是非常普通的東西,然而宋朝的很多東西纔是他們需求的,比如這個鹽和茶這些東西,所以在雙方進行自由貿易的時候,遼國的馬匹也就被換到了宋朝,這樣也就能夠補充北宋被欠缺的戰馬了,但是這樣的一筆交易,宋朝就不喫虧了!

當然後面遼國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也就禁止馬匹的交易了,轉而將一些動物的皮毛或者肉賣給宋朝,而這些東西在來到北宋之後也就被製作成了完成品,在通過交易賣給了遼國,這樣一來宋朝也就賺取了大量的金錢。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因爲遼國和宋朝之間的交易是越來越大,最後也就導致了他們本國也是使用宋朝的貨幣進行交易,最後的結果也就是遼國的貨幣也是控制在北宋的手中了,怎麼看這個條約對於宋朝而言,都是一個佔據了天大的便宜的好事了 ,只是遼國卻不自知了,只是即便是這樣,宋朝的軍事還是沒有辦法跟遼國比拼,所以說宋朝儘管經濟發達,但是弱宋的頭冠是摘不掉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