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明代浙江人,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諡號文成。)明代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陸王心學集大成者。其不僅能文能武,軍功卓著,創立的心學學術思想更是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世界衆多地方,被譽爲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於一身流芳百世的完人。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xiá)責人?

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4、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5、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8、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9、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1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11、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12、謙者衆善之基,傲者衆惡之魁。

1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14、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15、問君何事日憧憧? 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聖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

16、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

17、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1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於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於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於仁人愛物,即仁人愛物便是一物。

19、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邊尋。

20、靜處體悟,事上磨鍊。

2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所以爲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爲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爲聖人。

23、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知與充與遏者,志也,天聰明也。聖人只有此,學者當存此。

24、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25、汝以不得第爲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爲恥。

2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7、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28、人須有爲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29、虛靈不昧,衆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30、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31、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爲私慾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心之理無窮盡,原是一個淵。只爲私慾窒塞,則淵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zhì)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了。

32、“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瞭後亦未嘗廢照”。

本文編輯:萌哥蛋蛋看世界;摘選自王陽明《傳習錄》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