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西迁长安时,将军首先组织义兵,虽然无法远赴关中,但还是多次派使者翻山越岭,入京面圣,说明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王室。现在皇帝的车驾来到东京(洛阳),而城市荒芜,生活困难。此时,顺应民意,奉迎皇上,是大顺;以至公之举迫使四方雄杰顺从,是大略;提倡弘义以收揽英俊之士,是大德。天下即便有逆臣,也不能阻止我们,这是显而易见的。韩暹、杨奉怎敢为害?如果不立即决定的话,被别即便荀彧、程昱等谋士都力劝曹操去迎驾,他也只是象征性地派鹰扬校尉人抢了机会,后悔可来不及了。曹洪带了一支小部队前往,但这支部队并不受汉献帝君臣欢迎。

在袁术部将苌奴的支持下,国舅董承悍然率军堵截,使曹洪进退维谷。汉献帝君臣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要投奔的对象是袁术,只要有可能,他们就要尽快逃离敌视自己的袁绍集团,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曹操。偏偏就在他们逃到河东后不久,袁术就派来了苌奴的援军,他们怎么能不喜出望外呢?兴平初年(公元194年)到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是袁术毕生中最辉煌的时光。初平四年(公元19年)的袁术被袁绍、曹操和刘表击败,几乎无立锥之地;而到了兴平二年,他却席卷江淮,把扬州、豫州和徐州的大部分疆土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沉重地打击了袁绍集团。

和袁绍不同,袁术始终承认汉献帝的合法地位,并与长安当局的重臣马日䃅、杨彪、董承等人来往密切。于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袁术的姐夫杨彪及董承等人的护送下汉献帝君臣离开长安,踏上了前往淮南,投奔袁术势力的道路。袁术也派大将苌奴率军经豫州前往洛阳迎驾,并得到了豫州黄巾军的支持。他们与董承等人的军队联合起来,足以给袁绍、曹操制造巨大的麻烦。如果术在统一东南之后还能迎得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对的打就太沉重了,无疑,袁绍集也能认识到这一点可是此时的绍正在公孙瓒的易京与臧洪的东武阳这两块硬骨头之间,实在难以脱身。

于是,袁绍做出了一种自以为聪明的折中选择,让曹操迎汉献帝君臣到豫州,以图阻止他们前往扬州,并使自己腾出手来对付公孙和减洪。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袁绍虽然跳出了毒气室,却掉进了焚尸炉。平定了陈国之后,曹操一面象征性地派曹洪去河东迎汉献帝,一面派军队北上协助袁绍镇压臧洪,自己则挥师西进,攻入他这位究州刺史不应该涉足的豫州颍川郡。当时,颍川郡有数支黄巾军在活动,其首领何仪、刘辟、黄邵等人长期与袁术来往,又曾为孙坚效力,给袁绍和曹操制造过许多麻烦。

得知曹操来犯,刘辟、黄邵等人决定夜袭曹营,被陷阵都尉于禁击败,刘辟、黄邵等人阵亡,驻守许县的何仪及其部下全部投降。于是,曹操在颍川郡有了一个完好的战略基地,为他下一步的大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兖州刺史,曹操无法直接统治颍川郡;作为豫州人,按照汉桓帝的《三互法》,他也无法出任豫州刺史。曹操进攻颍川郡,占领许县,无疑与其部下大批颍川籍官员的切身利益有关。这一临时举措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也给曹操带来了烦恼:兖州在长期的内战中破败不堪。

目前依然三面受敌,内部矛盾重重,他早就希望回到相对富饶的豫州家乡,更不愿意放弃在颍川郡的现实利益,但是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三互法》,亲自统治这里。遵照袁绍的命令,去河东迎汉献帝,路途遥远,敌手众多,并没有成功的把握,反而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正当曹操在许县左右为难之际,天上突然掉下了馅饼。如同臧洪在给陈琳的信中说的那样,他起兵反袁绍以后,立即向长安派出使者,寻求李傕、郭汜的支持。

没想到,使者走到半途,却看到李傕、郭汜将汉献帝撵到了河东。由于袁绍迅速回师包围了臧洪,使者无法返回东武阳,向臧洪报告这一重大消息,只能滞留在河东。这样,汉献帝君臣就都知道了袁绍集团发生内乱的消息。当董承在苌奴的帮助下击退曹洪以后,他们自以为已经无需担心袁绍的威胁了。然而,河东郡此时已经没有粮食,献帝君臣的处境极为狼狈。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