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事,当时袁绍惊恐地发现这两个人在军民中的威望太高,自己有被架空的危险,如果不立即除掉他们自己必将丧失大部分权力,在未来的“中兴”功臣排名中甚至可能还不如老下级曲义!袁绍当年不顾家族成员的生命安全,跑到河北组织联军讨董卓,搅得天下大乱,可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袁绍如果仅仅满足于三公九卿的高官厚禄,根本就没有和董卓决裂的必要。如果黄统不能取代赤统,土德不能取代火德,那么袁绍以往的一切奋斗都将毫无意义在袁绍看来,功高震主的曲义不愿意自己当皇帝,而力主刘和当皇帝,等于从大功臣变成了叛徒和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于是,曲义与刘和就都成了袁绍通向皇帝宝座的绊脚石。

自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年底公孙瓒杀害刘虞之后,刘和便一直担任袁绍的将军,而到了曲义被杀一年多之后,在官渡战场上,鲜于辅、阎柔等幽州将领集体叛变袁绍,倒向曹操,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曲义死得并不孤独,袁绍在杀曲义的同时,还杀了这些幽州将领的旧主、刘虞之子刘和。为了袁绍的皇帝梦,刘和必须死,曲义也必须死。他们果然都死了。我兔未死,走狗已烹;飞鸟未尽,良弓早藏。天下未定,却如此滥杀功臣,袁排斥异已的阴毒之心,实在令人发指。毫无疑问,当袁绍下令杀曲义、刘和时,定遭到“河北帮”的强烈抵制。

“颍川帮”领袖荀彧后来说“田丰刚面犯上”但田丰以往对袁绍的态度是相当客气甚至逢迎的,荀彧指的很可能就是曲义、刘和时,田丰忍无可忍,代表“河北帮”站出来表示坚决反对,此后还一直为此批评袁绍的“犯上”之举。对田丰、沮授等“河北帮”来说,他们追随袁绍之初,袁绍告知他们的,是自己将要拥立在河北极得人心的刘虞,刘虞死后,刘虞之子刘和投入袁绍集团,成了他们心中新的皇帝人选,他们支持袁绍将汉献帝迁到鄄城并废黜的前提就是改立刘和为皇帝。刘和死了,他们的政治理想随之破灭,袁绍将来是否还迁都鄄城,废黜汉献帝,他们再也无所谓了。

作为袁绍集团的头号大将,如果曲义在发现袁绍行将加害自己的时候,试图逃跑,以他的能力和资源,应该能够设法脱身。毕竟,袁绍的防备并没那么严密,连吕布都曾冲杀出去,而且袁军将土未必会全力追杀曲义。但是,如果离开袁绍,曲义能去哪里呢?六年以来,曲义跟随袁绍打遍了华北和中原,放眼周围,不是袁绍的盟友,就是自己的宿敌,曹操虽然正在积极准备与袁绍对抗,但他身边的“颍川帮”不可能容得下曲义。曲义与袁绍手下的“河北帮”直仅有军权而无政权,缺乏公孙瓒、曹操、臧洪那样的地盘,无法在紧急情况下经营独立势力。

结果,曲义束手待毙,不仅害了他本人,也让整个“河北帮”的实力大幅下降,前途昏暗渺茫,还害了他的凉州老部下。曲义死后,他的凉州旧部出于恐惧,逃入太行山区,与袁绍的敌人公孙瓒、张燕结盟,试图找到一条生路。然而,公孙瓒让他们失望了。袁绍亲自指挥了这场大屠杀,死的都是当年在界桥战场上为袁绍浴血拼杀的精兵,是冒死把袁绍从公孙瓒骑兵包围下救出的勇士。屠杀结束以后,袁绍还在致公孙瓒的信中对他们冷嘲热讽。曲义及其凉州部下的覆灭,斩断了袁绍与凉州集团的最后一丝友谊纽带。现在,袁绍已经成为全体凉州人的公敌。对张绣、贾诩、马腾、韩遂等凉州军阀来说,袁绍连为自己立有盖世之功的曲义都容不下,还能容下他们这些曾为董卓效力的凉州军官吗?难怪在袁、曹战争中,这些人都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曹操一方。

他们并不是在为曹操而战,张绣、马腾、韩遂后来还死于曹操父子之手,实际上,他们是在为反对袁绍而战,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曲义与刘和之死,也提高了曹操与公孙瓒反抗袁绍的信心。从此之后,曹操便无所顾忌地与袁绍决裂,而公孙瓒也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袁绍的和解要求。

公孙瓒似乎预见到袁绍即将面临众叛亲离的窘境,所以自信地对长史关靖说:“现在四方群雄虎争,肯定没有人能够连续多年包围我的要塞。袁本初能拿我怎么样?”然而公孙瓒对形势的估计完全错了。虽然受到一系列内讧的打击,袁绍集团依然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势力。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