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後,萬物收藏的時節到了,一縷縷初冬的陽光,灑在孩子們燦爛的笑臉上。隨着匯西小學四(1)班武舒童小朋友滿心歡喜地佩戴上“高新公園”的勳章,標誌着自貢高新區第一季公園主題活動暨“親近自然、樂貢童年”自然科普大課堂圓滿結束。

公園主題活動旨在充分利用公園功能,實踐探索公園與生態、公園與市民、公園與文化的契合點,推動實現公園與城市生長發育的整體性、持續性和互動性。首季活動一共5期,分別以“毒特之旅”、“鎧甲勇士”、“僞裝大師”、“蟲蟲智慧”、“種子的祕密”爲主題,活動由自貢高新區管委會主辦,城市建設和管理執法局承辦,來自高新區8所學校1000多名學生踊躍報名。活動受到了學生和家長一致認同和廣泛讚譽,現場照片網絡直播瀏覽人數突破13萬。

特色課程首次亮相,體驗優質的自然好課

沒有在大自然中奔跑的童年,不值得稱讚;不瞭解的故鄉,就是他鄉。本次活動的課程是由高新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執法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聯合專業策劃團隊、西南大學合力研發,利用高新轄區公園、溼地、林地等身邊資源,創新性地制定了“自然筆記”、“自然美學”、“祕密家園”、“昆蟲旅館”、“種子旅行”等“我與公園成長故事系列”特色課程,形成了自然教育“高新公園樣本”。特色課程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味覺五感體驗結合進公園中,讓學生們快樂的掌握知識和技能,更真切地感受自然生命的魅力!

(繪製自然筆記)

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課堂原來可以這樣玩兒

沒有小孩子不喜歡大自然,生活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我們,對與自然接觸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2005年,“兒童與自然網絡”(Children & Nature Network)名譽主席和聯合創始人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這一名詞,描繪的是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繫的事實。

公園主題活動以自然體驗爲主要途徑,通過標本展覽、自然空間定向運動、自然觀察和體驗、角色扮演、模擬遊戲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去認識公園裏的植物、動物、探究自然界以及自然規律,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互動。

“哇,這裏的草地好舒服啊,陽光混着青草的味道,讓人身心愉悅”,通過與大自然的實際接觸,小朋友們在活動過程中常常發出這樣的內心感嘆。活動中,小朋友們會感慨一棵樹的“慷慨”:大樹的葉子遮陰、花香愉悅、果實裹腹,腐爛的枯葉都會化作肥料去反哺大地;爲昆蟲在公園裏搭建旅館、爲蛐蛐製作音樂教室、爲獨角仙寶寶製作祕密花園,領取植物種子回家種植,讓小朋友們學會愛與責任;當螞蟻入住昆蟲旅館繁衍後代,悉心照料的獨角仙寶寶破繭離開和收穫的蔬菜做成食物,他們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搭建昆蟲旅館)

活動過程中還發起了“零廢棄”行動,做到活動環節物料再利用,將可持續生活方式傳遞給每一位參加活動的孩子。當孩子們在學習到不少植物和昆蟲可以用人類廢棄的有機物達到淨化環境的目的的知識點時,活動主辦方還特意專門組織了垃圾分類活動,給孩子們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知識,號召每個孩子都要身體力行地去保護環境,培養綠色健康的生活習慣,一起爲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西南大學館藏植物標本展覽呈現,激發孩子對自然探索的興趣)

(陽光下,孩子興致盎然地奔跑、撒歡,自由且快樂)

主題活動提升城市文化內涵,自貢高新一直在前進

近年來,自貢高新區以“建幸福宜居新城、造千億產業園區”爲目標,綠色發展和生態建設的城市建設核心理念不斷深入推進,城市品質實現了持續提升。南湖公園、匯東公園、釜溪河文化博覽園、臥龍湖溼地公園、獅子山公園的先後建成,爲市民提供了愜意的城市生活環境。這些公園在紮實的硬件環境和規範的日常管理的基礎上,通過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公園功能、提高了公園使用效率、增加了公園活力,讓每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市民都能找到家園的感覺,擁有更充足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活動合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