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厂甸是正月里最热闹的地方。原为明、清琉璃窑前一片空地,称厂甸。厂甸开市,叫作“光厂”。以前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大概很少有正月里没有逛过厂甸、后来不怀念厂甸的人吧?

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画棚,那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书摊,那一个接一个的古玩摊,那火神庙中的光怪陆离的、眩人眼目的珠宝玉器摊,那海王村里里外外的数不清的玩艺摊,那喊破喉咙的各式各样的吃食摊,那挤来挤去的欢笑的、嘈嚷的像潮水般的游人,那错杂的插着小彩旗的大糖葫芦,那几十个联在一起的彩纸的哗哗乱响的大风车……这些哪一样不值得怀念呢?

单论一样,就够你思念一年半载的了,何况它是组织在一起,糅合在一起,融化在一起,色彩、光芒、音响、气味、情趣……这浑然一体的绚丽的厂甸啊,它就永远会成为相思的代名词了。年年逛厂甸,年年逛不厌;时时想厂甸,时时想不厌;千百篇写厂甸的诗文,人人读不厌;逛厂甸,真是迷人的事啊!

厂甸,简言之,就是明清琉璃厂中心的范围,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各不过里许路,包括火神庙、土地庙、吕祖祠、海王村在内。乾、嘉以前,此地尚未形成街市。据汪启淑《水曹清暇录》记载,还是“造内用琉璃瓦”的琉璃厂所在地。厂门楼名“瞻云楼”,厂内有官署,厂外多空地树木,有石桥、土阜,直到清末,空地还很多。

这个地方好像并没有被历史吞没,在清乾隆年间就非常繁华,是庙会的所在。旧俗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为集市,叫开厂甸,热闹非凡。庙会期间,海王村内的热闹自不必说,其东侧的吕祖祠也香火极盛,善男信女道士云集。火神庙则是珠宝商贩集中地,文昌阁、土地祠又是书籍集中地,道路两边也都是买卖。

一间画棚走完又是一间,等着一间一间地看出来,接着看到的是一个大风筝摊子,路旁高大的墙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大风筝。风筝摊过去,是卖爱窝窝、驴打滚等吃食摊子。随着簇拥的人群再往南,到了海王村西面,马路边上就是接连的卖玩艺的了,那是人头济济,厂甸最拥挤的地方,卖大糖葫芦、大风车、步步蹬的都集中在这里。

再到东琉璃厂火神庙看钻石摊、珠宝摊、玉器摊、书摊,这一部分要花不少时间。 然后出来往南徐行,看那数不清的古玩摊,约走里许再折回沿路西看那数不完的书摊,还有最精彩的“哈爸风筝”。再往北边走边看,就已经踏上归途了。这只是走马观花,已尽一日之辰,如要细看,那就非几日不可了。

逛厂甸,走来走去也不过一二里的范围。即所谓海王村公园,也不过有两个大四合院般大,但是说也奇怪,在厂甸期间,会变得博大精深,不知道有多么大,好像永远走不到头,也许有点道家所说的“袖里乾坤、壶中日月”的道理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