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一個人做不到無條件愛自己,他就會陷入對成功和完美的過度追求當中。他不是一個無條件愛自己的人,他對黛西的愛,也同樣是帶有條件的。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大龍貓聊生活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根據美國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一部電影,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獲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村上春樹對其小說原著愛不釋手,自己親自翻譯,他曾評價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美國夢與其崩潰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紙醉金迷」的美國,一位名叫蓋茨比的神祕富豪在他的城堡裏日夜舉辦狂歡盛宴,只爲吸引他五年前深愛的女神黛西的來訪。倆人重逢後迅速擦出火花,蓋茨比以爲美夢已成真,最後卻被黛西的丈夫陷害中槍身亡。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偉大的輓歌式作品。美國咆哮狂飆淘金的十年悄然過去,多年後人們再提起時,全部的唏噓感慨都濃縮在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裏面。然而,就像菲茨傑拉德自己說的:“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個毀滅的過程。”
這是一部因主角身上有着致命人格缺陷引發的悲劇作品。英雄蓋茨比對「愛的認可」的病態追求,導致了他璀璨生命的終結。
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爲,人具有五層心理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爲: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
蓋茨比出身貧窮,小說原著裏提到他很努力上進。少年時,他在一本書的首頁,認真謄寫了美國開國之父富蘭克林的“作息表”,還寫下當時自己的目標,然後認真執行。這些,是早期的蓋茨比爲了實現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初級需求所做的努力奮鬥。
他從兵後跟隨官員到黛西家裏參加派對,美麗不可方物的黛西,深深吸引了他。在追求黛西過程中,也是他在追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方面的體現。然而,黛西是上流社會階層衆星捧月的美人,豈是他這種“低等人”能真正擁有的?
於是,自我實現需求強烈驅使着蓋茨比。在他看來,只要在這個時代獲得物質成功,就能獲得一切,包括黛西。一旦獲得黛西,就相當於獲得了「愛的認可」。
這裏的「愛的認可」對蓋茨比來講意味着兩層含義:黛西是我深愛的女人,同時黛西也是上流社會的有力象徵。我得到黛西,代表我不僅得到了我的愛情,我還得到了這個時代的認可,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認可。我真正脫離了貧窮的出身,實現逆襲。
隨着後面的劇情發展,我們都看到了,蓋茨比如願獲得了世俗的巨大成功,他利用當時美國禁酒令的空子大發橫財。他買得起華麗城堡,負擔得起揮金如土的盛大派對。可是,他並不快樂。電影裏的他總是眼噙着淚打電話,總是一個人孤獨地站立在湖邊,伸出手觸摸從對面黛西家射過來的綠光。
在蓋茨比的眼裏,只有黛西親手驗收他奮鬥的成果,他纔算真正實現了自我價值。
有人說,故事到最後,蓋茨比其實已經不愛黛西了。他執着的只不過是愛情本身。
我在一定程度上認同這句話。他對黛西的愛,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男歡女愛。然而黛西的「愛的認可」,卻也悄悄成爲他人生最大的信仰。
去年由餃子執導兼編劇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裏面的敖丙,把父親的「愛的認可」、種族的崛起,當成自己的最高夢想去追求。所以,他纔會過分執着,差點親手殺死好朋友哪吒。
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自我實現價值觀,內心會得到可貴的平靜,他能夠忍受失敗和失去。可是,當一個人把自我實現附加太多的雜質和不必要的證明因素,就會導致他慢慢走向自取滅亡的道路。
洛克菲勒在第32封信《充實你的心靈》寫道:“就像我們身體上的食慾一樣,我們也有精神上的食慾。”
整部影片看下來,蓋茨比的內心是自卑且貧瘠的。這一點從他僞造自己的學歷和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坐在豪華的跑車上對尼克說:“我是中西部的富家子弟,—家人全過世了。我在美國長大,而在英國牛津受的教育,因爲我家祖祖輩輩都在那裏受教育多年,這是家族的傳統。”這還不止,他還讓生意合夥人給自己做僞證,以進一步鞏固他編織的謊言。
在酒店裏,蓋茨比逼黛西和丈夫湯姆攤牌,說出那句“我從未愛過你”,結果以失敗告終。驕傲不可一世的湯姆,此時卻冷靜無比。他用良好的“貴族家教”,包裝尖銳的語言發起挑釁,直截了當揭穿蓋茨比僞裝的貴族身份。蓋茨比內心的怒火瞬間噴湧而出,他失去理智,握緊拳頭衝過去,讓人以爲他會殺掉阻礙他夢想成真的湯姆。
蓋茨比的失控,只因湯姆刺痛了他內心最在意也最敏感的東西。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即使蓋茨比獲得了世俗的成功,可是他的內心依然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無法接受自己不可扭轉的出身。正因爲無法接納,所以才急於爭奪和證明,才擁有強烈的認可欲求。
洛克菲勒說:一個人必須找到自己的家,纔不至於去流浪或淪爲乞丐。
「家」是什麼?是心靈的庇護處,是精神上的信仰。而蓋茨比看似富可敵國,實則卻是一個心靈飢渴的可憐的“乞丐”。
宮崎駿《千與千尋》裏面的無臉男,他一路拼命喫東西,甚至發展到喫人來填補內心的飢渴。他努力變出很多金子,只是希望獲得千尋的注意和喜歡。可他不知道,越這樣,就越把他在乎的東西推得更遠。
最後無臉男留在了湯婆婆那裏,他停止了幼稚的行爲,內心漸漸歸於平靜。他找到填補心靈飢渴的方式,釋放了內心的空虛感。
如果蓋茨比在獲得成功以後,能夠冷靜下來,審判這個時代和愛情,把注意力迴歸到他自己身上,他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行爲存在很多紕漏。
如果他能認真審視自己,他就會衷心感激黛西曾出現在他的生命裏,讓他努力成爲一個更好的人。黛西就是他的繆斯,而繆斯註定是無法終生廝守的。當他看清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可以選擇微微一笑,把所有的記憶珍藏在心,然後輕裝上路。
蓋茨比已經得到了金錢上的自由,但是他仍然無法獲得幸福和心靈上的自由。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爲:自由是不再尋求認可。那麼,現實中的蓋茨比們,應該如何逃離「認可欲求」的囚牢,重獲心靈的自由?
①學會自我接納
阿德勒認爲: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儘量朝着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比如我們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只關注“可以改變的”。
如果蓋茨比能夠接納真實的自我,他就會停止僞造出身、放棄用強硬的方式挽回舊愛的心的傻瓜行爲,而是專注去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東西。比如如何把財富運用得更有價值、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如何找到和自己心靈相犀的另一半等。
②學會分離「人生課題」
阿德勒心理學認爲: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所謂的人生課題,就是說一件事,到底是你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
如何區分呢?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誰來承擔?”
電影裏,蓋茨比雖獲得了巨大的財富成功,可是他無法擠入東卵這塊世襲領地,只能把別墅建在新晉富豪區的西卵。在傳統的貴族眼裏,西卵的人都是暴發戶,是沒有世代傳承家族的貴氣和教養的。而蓋茨比恰恰很在乎外界和他人的眼光。
如果學會了課題分離,蓋茨比就會明白,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和評價自己,那是別人的事情,自己用不着干涉。而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纔是自己的課題。
曾在《讀者》看到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在一場意外的火災事件中受傷,面部遭到巨大損壞。他白天出去經常會嚇到人。可是他很從容地對那些人說:“如果我夜晚出去嚇到你,那是我的責任;可是我白天出去嚇到你,那是社會教育的問題。”
一句簡單的話,他把自己的人生課題和別人的課題分得一清二楚。
學會課題分離,堅持做好自我,面對人生問心無愧,何以自卑?
③學會無條件愛自己與他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無條件的愛才是令人安心的愛。”
如果一個人做不到無條件愛自己,他就會陷入對成功和完美的過度追求當中。因爲他認爲只有自己成功了,別人纔會愛他。同樣的,做不到無條件愛自己的人,也無法無條件愛他人。
很多人看完電影之所以罵黛西負心薄倖,就是因爲她對蓋茨比的愛是「有條件的愛」,這種愛充滿了“金錢的味道”,在蓋茨比爲她當了替死鬼死去以後,她卻連蓋茨比的葬禮都不曾出席。
而蓋茨比呢?他不是一個無條件愛自己的人,他對黛西的愛,也同樣是帶有條件的。對他而言,黛西必須是精美音樂盒子裏面那個會優雅跳舞的小女孩,如同在現實生活中的她是一個上流社會被人衆星捧月包圍的女神。儘管可能連蓋茨比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但是,他第一次來到黛西家,第一反應是“我從來沒見過如此漂亮的房子”,在一句不經意的驚歎中已經將他的內心世界暴露無疑。
武志紅在《七個心理寓言》裏說:“不要迷失在外在的價值中,相反要學會看到自己去掉所有外在的本真存在,也要看到別人去掉所有外在後的本真。我們要學會愛自己的本真,也要學會愛別人的本真。假若有人能做到只愛你的本真存在,你與他的關係,纔是最可珍惜的關係。”
《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爲菲茨傑拉德給人們創造了一個不完美的英雄,然後讓他在一個不完美的時代裏完成了一場夢幻般的悲劇,這場悲劇預言着瘋狂的美國夢早晚要覆滅的命運。同時,英雄的離去,也給時代留下一個引人深思的追問:美國夢到底是什麼?
除此之外,通過蓋茨比這個角色,也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人可以通過時代的浪潮或大膽冒險的精神賺到錢,但是他能否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關鍵還要看他的認知思維,看看他是否擁有一顆「完善的心靈」。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