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指南##電影心得##頭條影視檔案館#

電影《海上鋼琴師》裏有這樣一段場景。馬克斯·圖尼在船員招工處用自己的小號演奏打動了招工的船長。

當船長問馬克斯吹的什麼,馬克斯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是什麼,就是爵士。

看似莫名其妙,但確實是對爵士最好的解釋。

是的,直到現在,也很難有人對爵士做出相對籠統的定義。因爲它實在太沒有規律了

自由,是爵士樂最大的特點,也是其最大的魅力。也正因此,在爵士樂的發展過程中,很少有爵士樂被樂譜記錄下來,許多作品甚至完全沒有樂譜。

1900

電影男主角1900被鍋爐工人撿到,因爲是新世紀的第一個月,所以取名1900。

1900, 20世紀,這正是爵士樂開始的地方。沒有比較確切的時間和記載,爵士樂大致發源的時間是19世界末20世紀初。被菲茨傑拉德稱作“爵士時代“的時間,是一戰後至美國經濟大蕭條來臨前。

菲茨傑拉德小說改編

爵士樂發源地一般被認爲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

1718年,法國殖民者們在新奧爾良安家。第一批來到這裏的居民組成混雜不堪,多是底層的苦力勞動百姓,淘金者,獵戶等,而女性則基本由妓女組成,即便後來湧入大量修女,但骨子裏的狂野不羈依然被保留了下來。

工業革命開始,英國的殖民勢力逐步擴張,此時被腐化笙歌包圍的新奧爾良渾然不知自己的命運。“楓丹白露協約”後,這裏大量進入了由西非掠奪而來的黑人奴隸。

此後,幾經戰亂波折。進入新奧爾良的人羣,包含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這裏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熔爐,多重文化的碰撞形成了獨有特色的新奧爾良文化。

電影裏來到美國的人們

爵士樂起源於市井,流行在黑人。他們最想要的是自由。

歡快的曲調源自於他們內心對自由最真摯的渴望,奔放的步調是對現實束縛的宣泄,酒吧一類有音樂演奏的場所自然成了他們所鍾愛的放飛自我之地。

爵士樂誕生的最大功臣是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銅管樂隊,而其音樂源頭來自於布魯斯和拉格泰姆。電影裏也提到了拉格泰姆。

布魯斯大家應該聽過,拉格泰姆就不一定了。總之,這是一種注重節奏變化但不注重旋律,歡快且別具一格的鋼琴音樂。電影裏,1900看起來就很喜歡演奏拉格泰姆。

直接舉個例子,杰倫小公舉有首歌叫《水手怕水》,就是典型的拉格泰姆形式。

而銅管樂隊,則是以最大程度上形成並傳播了爵士樂這種全新的融合音樂。這得益於19世紀60年代美國內戰結束後,遊行樂隊在黑人社區的地位逐漸提高的緣故。

電影中的銅管樂隊

整個19世紀,新奧爾良都是美軍的軍事和商業港口,軍樂隊留下的二手樂器隨處可得,價格也非常便宜,於是造就了遊行樂隊的繁榮。

後來,不止在街頭或酒吧,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有爵士樂。

電影裏,也有黑人爵士鋼琴家挑戰1900的情節。

“你明白嗎,他們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並以自己的方式來演奏”。(彼得·波卡基)

非裔美國人或許沒辦法認識全部的樂譜,但他們會用自己的智慧來創造。

不論是樂隊還是個人,都保持着即興演奏的熱情。連演出場合都相當隨意,喧鬧、嘈雜的地方,甚至打鬥的人羣面前。

慢慢地,爵士樂由新奧爾良擴散至其他區域,並形成了不同的爵士樂流派,而新奧爾良的爵士樂被定論成了“傳統爵士樂”。

爵士樂隨着經濟發展,其中心北移到了芝加哥和紐約,第一張爵士樂專輯就是1917年在紐約灌製的。

因爲1900從來都是徜徉在自由的音樂裏,所以對於外界的規整,他無法理解。

最終,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一起灰飛煙滅。

那是一個獨屬於爵士的黃金年代,直到今天,依然讓人着迷。《愛樂之城》中的男主角塞巴斯汀也是那麼爲爵士樂瘋狂,最終擁有了自己的爵士酒吧。

曾經在酒吧彈爵士樂的塞巴斯汀

爵士樂在20世紀20年代登陸上海灘,甚至影響了當時黎錦暉、周旋等人。爵士樂元素也從當時的流行音樂中窺探一二。

一代歌后周璇

如今的爵士樂演出,民間多以小團體酒吧娛樂形式出現,京滬之地居多,是不少年輕人的心頭好。不少現代流行也加入了爵士元素,譬如蘋果廣告中就出現了《I Lernt Some Jazz Today》這樣的歌曲。

菲茨傑拉德說那是“爵士時代”,就是對爵士樂最精緻的評價。爵士樂也成了後來者瞭解這個時代最好的媒介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