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是頂着光頭一身黑衣揹着一個雙肩包的清瘦中年男人,走過路過,坐上琴凳,隨手一彈,是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插曲,無意中瞥了一眼手錶,沒彈完,但也立刻走人。現在,路人走着走着,就拐向鋼琴,隨手一彈,也沒有人大驚小怪地圍觀。

市中心一家大商場的公共空間裏,連日來多了十幾架鋼琴,其中還有一架是三角鋼琴。這些鋼琴的琴身上繪製了花朵綠葉田園風光,與周邊人工搭建的樹木、花園,以及轉動手柄可以聽到鳥鳴的木頭裝置,渾然一體。一旁還豎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Dare to Sing”,意思是“敢於高歌”。而每一架鋼琴上則寫着:“Play me,I’m yours!”——“彈我,我是你的!”

鋼琴位於商場每個層樓的中庭,所以聽得到每一架鋼琴的琴聲,有時是一曲《致愛麗絲》,那是初學者的試彈,有時是雄壯的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那是高手的試練。

仔細讀了在鋼琴旁的說明,原來是一個公共藝術活動,讓走過路過的行人停下來,彈一彈,聽一聽。改變一下生活節奏也好,期待心裏會開花也好,真是一個好創意!起初,以爲彈琴者都是“安插”好的——似乎大部分人都是坐下來,就十指靈活地躍動起來。後來發現,似乎真的都是路人。

有的,是戴着眼鏡一頭白髮手提一個無紡布袋袋的老人,走過鋼琴時有一絲猶豫,數秒後折回,勘察一番後,落座,開始彈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不難,但是蠻動人。有的,是頂着光頭一身黑衣揹着一個雙肩包的清瘦中年男人,走過路過,坐上琴凳,隨手一彈,是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插曲,無意中瞥了一眼手錶,沒彈完,但也立刻走人。有的,是身穿格子襯衫、麻質西褲的男生,技巧那個高超,一口氣彈好幾首雄渾的曲目。他彈着彈着,看到一個3歲男孩好奇地湊上前來,立刻停下彈奏,等待孩子的動作,還幫忙把琴凳往前挪移。男孩其實只會動動手指。男生待孩子玩夠了,扶他下琴凳,繼續坐下來,沉浸在自己的樂音中……

以前,只見賓館、酒吧有鋼琴系學生彈琴賺外快。現在,路人走着走着,就拐向鋼琴,隨手一彈,也沒有人大驚小怪地圍觀。最“激動”的,不過就是以素人鋼琴家和藝術裝置爲背景來張自拍。

這個城市的音樂愛好者之衆,敢於秀才藝者之多,“公共音樂會”的觀衆之有趣,讓人心生感慨:生活在這樣的城市,真是每一天都很美好!

朱光/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