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雲飛說,在學習這些古籍時,他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感受到了古人在文字中表達出的生命力,五千年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他來說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他對古籍文化的熱愛只會隨着時間增多而更強烈。王雲飛的文化積累程度和文字應用能力讓老師們十分佩服,經過統一協商後,閱卷老師們評這篇作文爲滿分。

引言: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表達了寫文章前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正如“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安全到達終點。

01

高考如同古時候的科舉,都是國家用來選拔人才的關鍵制度。不同的人對高考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說高考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後一場公平的較量;有人說高考能改變命運……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在高考做總結,結局有人歡喜就有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便是奔着好前程去的,馬虎不得。但卻有這樣一位考生,寫下了一人憂愁,因爲高考主要還是以排名劃線爲主,有人佔據榜首自然有人在榜底遊走,但總的來說這篇不到800字的作文,裏面有30字連老師都不認得但卻被評爲滿分,故事的始末讓人好奇。

這位考生叫王雲飛。王雲飛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國學教育,在他牙牙學語之時母親便教他經典詩歌,由此也引發了他對唐詩宋詞的濃厚興趣,對他後來的學習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雲飛

當青春期的孩子們都熱愛武俠和言情小說時,王雲飛在閱讀《史記》和《資治通鑑》,雖然他的知識儲備較少對書中的很多意思不是很明白,但他覺得很有意思。從小他就與其他人不同,他遨遊在國學經典的世界裏,他對文字的愛好也讓他在國學經典方面研究出了新花樣。

▲古籍

當學校正式教授文言文課時,這些熟讀於心的文字對他來說理解起來輕而易舉。他對古學經典的熱愛並沒有因爲高中學業增多而減少,在課餘時間他會省下時間繼續研究經典。王雲飛說,在學習這些古籍時,他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感受到了古人在文字中表達出的生命力,五千年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他來說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他對古籍文化的熱愛只會隨着時間增多而更強烈。

02

高考前期是最緊張的日子,他告訴自己要泰然處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從古籍中得到的教誨,遇戰時要從容冷靜,過分急躁會影響理智進而影響實力發揮。他冷靜地做着測題,積極查漏補缺,努力爲高考取得好成績做準備。

▲王雲飛與老師交流

他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考場,在等待開考的時間裏雖然有些緊張,但無傷大雅。憑藉他在語言文字上面的積累和天分,他甚至對這些文字能做出本能的反應,於是他的解題速度十分迅速。在構思作文時,王雲飛突然想把自己之前的文言文學習經驗用來寫一篇文言文作文。這可是高考制度以來鮮有的案例,因爲審卷機制的部分缺陷還沒有人有如此大的膽子試風險。

這個大膽的想法一直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突然靈感上心頭,提筆後揮灑自如,洋洋灑灑755字的文言文語句作出了一篇取名《綠色生活》的作文。

很快這篇“膽子很大”的作文被分發到閱卷老師手上,一看全是文言文,甚至其中有不少生僻字。閱卷老師們都沒有過處理這種文章的經驗,便只能向閱卷組長求助。結果閱卷組長一看,也有30個字不認識。

閱卷組長開始親自批改這篇《綠色生活》,由於作文中有很多不常見的詞組搭配和生僻字,秉承公正的理念,閱卷組長逐一查閱詞典,還爲這些陌生字詞做下近兩千字的註釋。通過審慎地查閱後得出結論:王雲飛對這些字詞的應用瞭然於心,而且這些字詞都用得非常恰當,給他的文章增添了很多光彩。王雲飛的文化積累程度和文字應用能力讓老師們十分佩服,經過統一協商後,閱卷老師們評這篇作文爲滿分。

▲王雲飛獲獎

03

高考成績出來後,王雲飛憑藉這篇作文大火,不少名校都看中了他的文學才能向他發出邀請。最終王雲飛選擇去東南大學就讀,而在王雲飛做出選擇之後,被稱爲“文科生天堂”的北大也向王雲飛拋出了橄欖枝,但王雲飛直截了當的拒絕了,因爲他知道“言不信者行不果”,這是哲人墨子先生在《墨子·修身》中教給他的智慧。

▲王雲飛悉心聽取意見

天才重要的不只是那1%的天分,還在於99%的努力。無論王雲飛天分有多好,如果不加後天勤奮的練習,也只會像《傷仲永》的主角“泯然衆人矣”。機會來的方式是隨機的,能夠抓住機會的是有能力有準備的人。如果沒有王雲飛多年的文字積累,想必他也得不到這般成就。正如《警世賢文·勤奮篇》中警醒世人的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總需要經過一段辛勤付出的努力時光才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

結語:

我們總是很羨慕別人的名聲,甚至有很多人會把這種成功當做天分的作用,其實不然,天分只能決定你接受事物的能力,而不能增加你對事物的理解。也就是說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纔是成功王道,有太多的例子教會我們要吸取教訓做好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鑄就輝煌。

參考資料: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綠色生活》《墨子·修身》

《傷仲永》《警世賢文·勤奮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