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坛有一句话叫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到最顶峰的一段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惊才艳艳的诗人。但是在唐朝富有才华的诗人很多,真正有“风骨”的诗人却很少,而李治绝对是一个有风骨的女诗人。作为一名女道士,她却曾写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诗,完美表达了男女相思之苦。

李冶,字季兰,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0年)。家住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他自幼长得容貌俊美,而且十分的聪明伶俐,尤其是在诗歌的创作天赋上,在整个唐朝的少年天才中,也十分的少见。

骆冰王在7岁的时候写下了传唱千年的《咏鹅》,但是如果和李治一比那就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李治在年仅六岁的时候就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可以看出来,在用词上要精妙的多。

李治的父亲看了李治的诗后,却觉得李治的这首诗透露出不祥之兆,这哪里是一个6岁的小孩能写出来的,分明是一个待嫁女子的思夫心绪的表达,李治的父亲唯恐女儿将来成为失节的妇人,败坏了家族的门楣,于是在李治十一岁的时候便将其送到了一家道观出家了。

虽然李治的“身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她依旧过得潇潇洒洒,出则高朋满座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都是她的好朋友。入则翰墨挥豪,虽整日面对青灯古佛,当时却从未改生性的浪漫,诗词歌赋具信手拈来。

《唐才子传》记载李治在道观中的生活:“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而当时的唐朝风气十分的开放,坊间道武则天、杨贵妃、太平公主、玉真公主等等著名女性的故事,早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李治对于她们的生活自然也是心向往之,因此她虽然生活在道观,但却和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才子有过感情上的牵连,和茶圣陆羽,也是至交好友。

人们对于她诗中所蕴藏的情情爱爱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她有一首诗实在是太过于肉麻了,让人不敢相信是一位女道士写的。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常说海水深不见底,但是却抵不上我相思的一半。海的面积宽阔无边,但是我的相思却渺无边际。我拿着琴登上高楼弹奏,月亮圆满而我却在高楼虚度光影。弹完了一首相思曲,相思的愁肠也随之一起断了。

可以说李治的《相思怨》充分的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意境悠远而且感人肺腑。一扫古时女作家的羞涩之态,大胆的表达自我内心真实的感情,这在开放包容的唐朝也实属少见,更何况这首诗的作者还是一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女道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