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圖片描述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千百年來,龍作爲中華民族的象徵,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爲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爲財富象徵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

請輸入圖片描述

1893年(光緒十九年)10月,湖廣總督“張之洞”會同湖北巡撫“譚洵”向清中央政府奏呈鑄造銀圓的《請鑄銀元折》奏摺,朝廷閱後允准,湖北省遂籌建(湖北省銀元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之洞將位於武漢“三佛閣街”的原“守備署”改建爲(湖北省銀元局),並模仿“廣東省造·第三版銀元”的式樣鑄造“湖北省造·(光緒元寶)”。此時共有三種面值,即:“庫平七錢二分、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庫平七分二釐”。

正面

初鑄時銀幣背面龍圖的左右兩邊鐫刻“本省”二字,其意是與外省銀圓有所區別,但此(本省)二字因不符政府“鑄幣形制規定”,政府責令收回重鑄,將“本省”二字去掉。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湖北省銀元局)根據清政府的旨意,又重製模具,新鑄了第二版“湖北省造·光緒元寶”銀幣。此次鑄造的銀幣,一共有五種面值。分別爲:“庫平七錢二分、庫平三錢六分、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庫平七分二釐和庫平三分六釐”。隨着新版“湖北省造·光緒元寶”的大量鑄造發行,後進入市場流通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反面

​由於《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銀圓開鑄時間短,鑄額少,又加之不便於流通而遭回收兌換和銷燬,故未銷燬留存至今的極爲稀少,特別是品相完美者,猶爲罕見。

此幣: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此幣正面上緣鑄:“湖北省造”四字,中間珠圈內鑄:(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左右各鑄一“六瓣花星”紋飾;下緣鑄計重:“庫平七錢二分”六字;背面上緣鑄:英文省名“HU-PEH PROVINCE”;左右兩側各加鑄“本·省”二字;中間鑄一:“坐龍”圖;下緣鑄英文計重:“7 MACE AND 2 CANDAREENS”字樣。幣面有流通痕跡,包漿圓潤,色澤柔和,鑄造時間極短,爲清代銀元大名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