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世凯接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了调停党争并稳定当时的局势,向孙中山和黄兴伸出了橄榄枝,邀请这两位民国革命元勋前来北京晤谈,共商国家大计。孙中山出身底层,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青年时接受较多的是西方的教会学校的教育,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不断渗透其灵魂深处,因此,当《上李鸿章书》遭冷遇后,目睹备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和封建腐朽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中国,强烈的爱国激情、极大的民族义愤和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油然而生,于是,坚定改变中国命运的信念,成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第一次在数千年封建的中国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新主张,意在唤醒炎黄子孙并为之而奋斗不息。

袁世凯接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了调停党争并稳定当时的局势,向孙中山和黄兴伸出了橄榄枝,邀请这两位民国革命元勋前来北京晤谈,共商国家大计。为了迎接孙中山的到来,袁世凯派出自己专用的金漆朱轮马车前去火车站迎接孙中山,这辆专车由两匹白色的骏马拉着,车上饰以黄缎,富丽堂皇,在人群中那是相当的耀眼,格外的引人注目。在前往迎宾馆的路上,只见街道上军警如林,马车经过之时,一个个都严肃认真的持枪敬礼,而被维持了秩序的路上也是人山人海,可谓万人空巷,大家都争相前来一睹这位流传已久的革命领袖。事实上,孙中山对于如此高规格的接待颇不自在,于是他打开车窗,向热情的人群频频挥手并一再举帽致意。当晚,等孙中山一行人安顿好之后,袁世凯便派遣高级官员将他们迎至铁狮子胡同总统官邸赴宴。在孙中山快要到的时候,袁世凯还亲自到厅下迎接。袁世凯在总统府举行盛大宴会,并邀请了各部总长、参议院议长、在京的高级将领及其各界名流和满蒙王公作陪。席间,袁世凯在欢迎辞中说:“孙先生游历海外二十余年,此次来北京与我商议国家大计,各项政见初见端倪,大大有助于民国前途。孙先生这次来京,与我相谈极其诚恳,可见之前的谣传全是误会。民国由此更加巩固,此最可欢迎之事。”说道这里,袁世凯向孙中山举酒致敬,并高呼道:“中山先生万岁!”盛情难却下,孙中山也起立作答:“今日承大总统特开宴会,备极嘉许,实在感谢。大总统富于政治经验,善于练兵,如今担任国事,实在值得国人庆贺”。说完,孙中山也高呼道:“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五大民族万岁!”

救国救民的呐喊者孙中山与实干家袁世凯是如何评说对方的

孙中山是个性情中人,最初他对袁世凯的印象很好,为了怕袁世凯为恶,还呼吁民间不要质疑袁世凯,孙中山在北京待了25天,事后孙中山曾经对人说:“袁世凯真能办事,气度也不凡;虽然习惯于玩权术使诈,但也是迫于时事,不得不这样。”“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袁世凯在与孙中山的一次密谈中,孙中山认为中国要富强,首先要“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而欲“货畅其流”,修铁路乃第一要务,并提出这样的方案:他愿专任修铁路之责,保证在10年内修筑铁路20万里(一说10万英里,约合16万公里),请袁世凯在同一时期训练精兵百万以强中国。谈到这里,袁世凯心里不禁暗自好笑,想当初,我向政府筹款自建京张铁路200公里,我们用了近五年的时间,你十年能修铁路20万里,简直是天方夜谭。天津小站练兵,我用了十年,才练了7万精兵,你让我十年练百万精兵,这不是满嘴跑火车吗?孙中山的话虽出于一位伟大爱国者的至诚,但袁世凯心里认为他是信口胡吹。其后,袁世凯在背后说孙中山是个“大炮”。“孙大炮”之名由此而来。我国铁路始建于清末,至今已100多年,截止到2018年,我国铁路总里程不过是13万公里。孙中山当年立下宏愿说在10年内修20万里即10万公里铁路,的确是不切实际。袁世凯认为孙中山只是一位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而后宴请孙中山的席间,其手下也就胡乱嚷嚷道:“孙中山是孙大炮……”等等。

袁世凯后来也以同样规格接待了黄兴。袁世凯从一士卒做起,直至巡抚、内阁总理。王亲贵胄玩于掌上,革命党人收为心腹,宦海沉浮,阅人无数,世人称之为“曹操”。他在亲信面前曾自信地评比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徙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总之,孙袁二人因家庭出身的不同,接受教育的不同,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变革社会的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救国救民的呐喊者孙中山与实干家袁世凯是如何评说对方的

孙中山出身底层,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青年时接受较多的是西方的教会学校的教育,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不断渗透其灵魂深处,因此,当《上李鸿章书》遭冷遇后,目睹备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和封建腐朽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中国,强烈的爱国激情、极大的民族义愤和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油然而生,于是,坚定改变中国命运的信念,成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第一次在数千年封建的中国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新主张,意在唤醒炎黄子孙并为之而奋斗不息。但孙中山长期旅居国外,受国际政治影响较深,所到之处,不是宣传鼓舞民众,就是演讲募捐,扑下身子干实事的时间为数不多。孙中也当过领兵大元帅,但仔细想想,指挥过几次大的战役?打过几次胜仗?人们都心里有数。因此说,孙中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救国救民的呐喊者。

袁世凯出身于官宦世家,备受皇恩,青年时期接受较多的是孔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科举失意,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而是坚定志向,从士卒(基层)做起,恭谦而勤勉,又得嗣父好友吴长庆(晚晴著名将领)的提携,和李鸿章(晚清重臣)的器重,在坎坷中步步升迁,以“小站练兵”起家,而后“振长策而御宇内”,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洋军阀领袖。当他的官做到能在朝中说话的时候,积极投身于“戊戌变法”,想通过君主立宪,使国家能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走向强盛。至于后来“戊戌变法”的失败,又有诸多历史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的。但从他督练北洋新军、向政府筹款自建京张铁路、与张之洞联手废除科举兴办新学等诸多有利于国家之事来看,袁世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是实干家。

救国救民的呐喊者孙中山与实干家袁世凯是如何评说对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