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是由唐代文人段成式寫的一部筆記式小說,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比較離奇的事情。

勃律國是中南亞的一個古國,其最早的記錄出現在我國東晉的史籍中,地理位置大概位於克什米爾的西北部地區,國都是孽多城,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特。唐朝時期,勃律國因爲距離吐蕃較近,而且國力比較弱小,經常受到吐蕃的侵擾,結果勃律國一分爲二,分別是大勃律國和小勃律國。小勃律國剛開始對唐朝俯首稱臣,還經常派出使者,給唐朝皇帝進貢一些寶物,唐朝作爲宗主國,也會賞賜勃律國一些東西,雙方的關係雖然不是很親近,但是總算是一家子。

到了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時期,吐蕃又大舉進攻小勃律國,由於小勃律國距離唐朝大概9000多里,距離實在太遠,唐軍沒有認真救援,結果小勃律國戰敗,歸順了吐蕃。小勃律國歸順了吐蕃,就開始和曾經的宗主國唐朝爲敵,它自己不進貢了不說,還阻止別的小國家進貢寶物,更加放肆的是,小勃律國竟然半路搶劫西域一些小國家爲唐朝進貢的寶物。唐玄宗長時間沒有受到西域各國的進貢,就很納悶。派人一查,原來是小勃律國在作亂。

身爲堂堂的大唐皇帝,自然要好好教訓一下小勃律國。唐玄宗立刻召集羣臣,商量征討小勃律國的事情。羣臣聽說要攻打小勃律國,紛紛上書表示反對,原因很簡單,小勃律國距離唐朝近萬里的路,爲了一點貢品,不值得興師動衆,打它沒有太大的好處,反而是浪費軍力和財力,這場戰爭不划算。當然,這只是大部分人的意見,還有小部分人是同意攻打小勃律國的,這羣人以宰相李林甫爲代表。

李林甫認爲有必要教訓一下小勃律國,這樣也能給其他小國家一些震懾力,如果不做點樣子,西域的其他小國家也會認爲唐朝已經不行了,不用跟唐朝混了,這樣西域地區就變得動盪不堪。唐玄宗採納了李林甫的意見。

那麼派誰作爲主將呢?李林甫推薦王天運爲主帥,他說王天運有勇有謀,可以擔當此重任,唐玄宗也點頭同意。經過緊張的調兵和徵集糧草,王天運率領4萬唐軍,向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經過大半年的行軍,唐軍過甘肅,出新疆,翻越寒冷的帕米爾高原,總算來到了小勃律國的的國境邊上,期間的艱難險阻不是一般行軍國能遇到的。經過短暫的休息調整後,唐軍聯合其他一些藩屬國的軍隊開始攻城,小勃律國只是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國王就宣佈投降了。

按說人家已經投降了,那就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可王天運竟然下令屠城,小勃律國國都除了3000女子之外,其餘的全部被屠殺,所有的金銀珠寶全部帶走。面對唐軍的殘忍行徑,小勃律國有一位術士對王天運大呼:你身爲一軍主帥,擅自殺降,沒有任何道義可言,老天也不會放過你的,如今上天已經發脾氣了,不久就會狂風大作,天降鵝毛大雪。

王天運哪裏信這些,他帶着4萬軍隊以及俘獲的3千女子,向東歸去。此時天氣已經是寒冬時期,帕米爾高原的溫度已經零下好幾十度。大軍走了一段路程後,來到了一個湖泊旁邊,突然狂風四起,天上還下起了大雪,雪花刮刀臉上如同刀子刺了一樣疼痛,路邊的湖水被風颳起巨浪,巨浪在空中被凍成了冰柱,不僅如此,湖中的水竟然不斷往外溢出,唐軍拼命逃,可是天氣太冷,走不了幾步,就被凍成冰屍。一夜之間,4萬唐軍和3千俘虜變成冰屍,只有2個人倖免於難,這2個人,一個是唐軍,一個是藩屬國的一個人。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這位唐軍士兵,經過長途跋涉,總算回到了長安城,他立刻把士兵遇難的經過報告唐玄宗,唐玄宗也不相信,派出太監作爲監軍前往遇難地點查看,又經過大半年行走,當太監來到唐軍的遇難地之後,確實看到了士兵們都被東在了冰裏面,太監被嚇得魂飛魄散,沒有久留,就打算回去覆命。(隔冰見兵士屍,立者坐者,瑩徹可數)

當太監扭頭回去的時候,冰突然又全部融化,而衆多唐軍的屍體也不翼而飛。(中使將返,冰忽消釋,衆屍亦不復見)。

回頭看看這件事情,其實真實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爲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地,該地區高原冰川廣佈,總共有上千條冰川,另外還有非常多的冰川湖泊,到了冬季,平均溫度可以達到零下20度左右,因此在古代保暖措施跟不上的情況下,冬季遇上降溫降雪天氣,很容易被凍死。所以說4萬唐軍一夜之間被送死,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