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球權使用率,翟曉川19.8%對可蘭13.5%,顯然,可蘭屬於低調的藍領,而曉川是主力,也因此基礎部分數據沒有準確體現二者的效率差異。數據對比能看出,在場均得分、籃板、助攻數、搶斷數方面,曉川可以說秒殺可蘭,只有命中率二者旗鼓相當。

翟曉川和可蘭白克都是不錯的球員,二者都有着鮮明的特點,但是翟曉川能夠在國家隊首發出場,並不能說明他一定比可蘭白克強,我覺得這全憑教練員的喜好以及教練的戰術思路。

國家隊實踐證明,翟曉川首發未必比可蘭好。

世界盃上,翟曉川場均出場21分鐘,場均得到5.2分3.2個籃板0.2次助攻0.6次搶斷,可蘭白克出場7.8秒,沒有數據。數據看出,可蘭是完全被李楠指導遺忘在板凳席上。數據能說明可蘭白克比翟曉川差嗎?說明不了,一個上場一個幾乎沒上場,二者沒有可比性。但是翟曉川的數據說明了,他也不是合格的鋒線人選,他的數據與出場時間嚴重脫節,與他在聯賽中的表現完全不符。

這是爲什麼呢?究其根本,還是我們的球員存在的普遍問題:在外援身邊星光四射,沒有外援就沒有了數據,變得星光黯淡,說白了,還是實力不行。

那可蘭白克假如上場中國男籃就一定行嗎?也未必行但是也未必不行,世界盃已經過去了,這種種假設都不存在了。但是筆者以爲,可蘭白克不是能力問題,是中國男籃戰術思路出了問題,NBA流行“一星四射”,中國男籃“一星”有,是阿聯,“四射”一個也沒有。

有人說,曉川在聯賽的表現好過可蘭白克,他就應該在國家隊首發,其實這是悖論,國家隊未必需要所有聯賽表現好的球員首發,1+1未必等於2,有可能小於1或者小於2。國家隊世界盃的表現,已經證明了我們的用人和戰術思路是錯誤的,沒有完全發揮出隊員的特點,打得非常彆扭。

那麼,聯賽中到底誰更優秀呢?

這是本賽季二者的幾項基礎數據對比。數據對比能看出,在場均得分、籃板、助攻數、搶斷數方面,曉川可以說秒殺可蘭,只有命中率二者旗鼓相當。這組數據也真實反映了二者的場上表現,但是二者場均出場時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翟曉川場均出場36.1分鐘對可蘭白克場均27.3分鐘。

這是第二組數據。這組數據表明,曉川衝擊籃下更多,獲得的罰球也更多,二者打球風格完全不同;曉川衝搶籃板也更積極,一方面說明他積極主動,一方面是因爲北京隊的內線相對薄弱,需要他在這方面更加投入,而新疆隊的內線在整個聯盟都是最好的,可蘭也因此無需付出太多;有效命中率和真實命中率,是優化之後的命中率,顯然可蘭這方面更加優秀更加高效。

另外,三分球命中率可蘭白克46.3%對曉川30.2%,顯然三分線外可蘭更靠譜,而作爲小前鋒,曉川的三分球命中率還沒有阿聯高,這就是曉川的短板之一。

球權使用率,翟曉川19.8%對可蘭13.5%,顯然,可蘭屬於低調的藍領,而曉川是主力,也因此基礎部分數據沒有準確體現二者的效率差異。

場上正負值,曉川3.2對可蘭4.5,說明 曉川在場對比可蘭在場對球隊的貢獻還是有一點差距。

曉川的防守效率是87.5,對比可蘭的102.1,顯然曉川的防守更出色,這也是國家隊喜歡使用他的重要原因。但是,二者的防守對象不盡相同,可蘭大多是防守對方的小外,因此這組數據也未必能全部體現二者的防守能力差距。

男籃的未來該如何組建?

這其實才是這個問題的核心,也是我們更加關注的。

說了半天,筆者不想說我的結論是曉川不行可蘭行,而是想說,國家隊的組建思路出了問題。問題出在哪呢?

問題出在我們沒有外線投手首發或者打主力。陳林堅第一時間就被李楠指導PASS掉了,可能李楠指導覺得他的防守硬度和國家隊不匹配,但是想5個首發都是防守尖兵,那進攻就會被忽略。籃球是講究攻守平衡,但是過度強調防守,就走了鄧華德、宮魯鳴指導的老路,限制對手得分還不錯,自己也得分不多。這和中國女足過去一樣,防守我們做得確實不錯,我們只讓對手進一個球,但是我們自己不進球。

阿聯配王哲林或者周琦,阿聯本身不是最適合四號位,籃下就變得擁擠,而無論是哪個中鋒或者大前鋒的高位掩護,我們的投手都不能抓住瞬間空位的投籃機會,那麼籃下就變得更加擁擠,對手可以放心大膽地防你順下或者籃下的接應——我們的打法,很容易讓對手適應。

怎麼解決呢?

筆者建議廢除雙高爲主的戰術,外線即使不上可蘭,配備和可蘭、朱芳雨一個類型的投手,比如原帥比如陳林堅,甚至不惜升級後衛投手打小前鋒,只有這樣,空間才能拉開,當然四號位同樣需要能拉開空間的選手,比如劉玉棟,我們目前還沒有更加優秀的選擇,未來健康的丁彥雨航或許可以承擔更多,暫時只有任駿飛還相對合適。

結束語:我相信杜鋒指導一定能看出此前國家隊存在的問題,並在下一次組隊時候作出正確的改變。但是歸根結底,我們還是缺少更加優秀的球員,只能矬子裏面拔大個,這纔是我們更應該積極思考的核心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