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了鄧稼先,他對祖國的熱愛就像是大海浩瀚,沒有一絲雜質。鄧稼先的妻子是一名醫學教授,當她知道鄧稼先曾經抱了摔裂的原子彈片。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讓世界人民,再次看到了這個東方大國的崛起身影。
然而,成立後的新中國卻並不太平,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虎視眈眈。
仗着擁有核武器,對我們進行核威脅,見此情形,我國領導人當機立斷。
即使再過貧窮,也要擁有核武器。
三年之後,西方戈壁灘上的一聲巨響,震驚了世界。
我們擁有了核武器,擁有了原子彈,再也不用懼怕西方國家對我們的威脅了。
然而,三年的時間不長,卻是無數人爲之奮鬥,甚至犧牲生命換來的,其中就有鄧稼先。
許生國威壯山河
鄧稼先出生於1924年的安徽懷寧縣,先祖鄧石如是清代的大書法家。
父親是醫科大學哲學系教授,可這樣一個以文立根的家族。
卻出了一個科學家,這是爲什麼呢?
1940年,北平淪陷,鄧稼先一家滯留於北平,這個時候,楊振寧寫信。
叫鄧稼先離開北平報考西南大學,在臨別前,鄧稼先望着身患重病來送他的父親。
心裏十分心酸,而父親卻對他說。
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像父親和祖父一樣去學文。
因爲只有科學才能夠真正地爲國家做貢獻,鄧稼先含淚點着點頭,離開了北平。
1948年,鄧稼先遠渡重洋,前往美國留學,僅用一年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受到了當時美國當局招攬,可他卻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
此時,他的腦海中,一直都反覆着他臨行前的那句話。
祖國未來的建設需要人才,我學成以後一定會回來。
隱姓埋名,兩彈元勳
隨後,鄧稼先加入了命名爲596的核武器研製計劃。
對於這項計劃,對他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嚴格保密。
如果被美國得知我國在研究原子彈,那麼一定會暗中破壞。
即便是自己的父母妻兒都不能透露,並且,研製過程中不得與家人見面。
可即便如此,這些科學家們依舊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沒有國,哪有家,先有國纔能有家。
他們每一個人精英,擁有着西方國家給予他們的優厚待遇。
可他們卻心照不宣的全都選擇了回國,甚至喫不飽,穿不暖,也毫不畏懼。
就是因爲他們心中的一顆愛國之心。
加入到原子彈進程中的鄧稼先,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這個任務中。
他帶着一羣大學生,拿着鐵鍬、鋤頭以最短的時間將實驗場地落成。
當時,沒有任何資料,也沒有任何計算工具,鄧稼先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靠着書籍和算盤,一點一點的進行着,那一年,鄧稼先34歲。
兩個幼小的兒女纔剛剛記事,可鄧稼先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離開。
就像小學所學到的那篇名爲《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文章一樣。
他的家人、孩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過的是好還是壞?
只知道他在做這一件神聖的事業。
內臟受損,心繫祖國
就這樣,原子彈的研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有一次,原子彈突然墜地被摔裂。
這個時候十分危險,然而鄧稼先毫不猶豫的就走上前去。
將摔碎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裏,仔細檢查。
當時的他,堅持要自己裝雷管,周圍的人不允許。
然而,那個從未以院長身份居功自傲,從未以年齡資歷而命令過人的慈祥老人。
卻第一次有了怒氣,大聲向周圍的人下命令說。
你們還很年輕,你們不能去,中國的未來,還是你們的,我是院長,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的重複着,終於,三年後的那一聲巨響,震驚了世界。
也讓這些工作人員們喜極而泣,三年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
多少次失敗?多少次失望?然而我們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此時的他們終於能夠回家和家人進行短暫的團聚。
鄧稼先的妻子是一名醫學教授,當她知道鄧稼先曾經抱了摔裂的原子彈片。
不顧鄧稼先的反對,強行回北京拉他去檢查,而檢查的結果卻讓妻子痛哭。
在鄧稼先的小便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其中肝臟破損,而骨髓裏也有放射性物質。
得知此事的鄧稼先並沒有太過難受,三年之前,當他做這個決定的時候。
就已經想到了這個結果,這不過算是意料之內。
後來,鄧稼先身體越來越不好,無力的躺在病牀上,一次又一次的化療。
可依舊沒能挽救鄧稼先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之前,曾對妻子說道。
你不用騙我,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我早就知道這一天會來,只是沒想到它來的這麼快。
說完鄧稼先就再次,陷入了沉默中。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一次大出血後,躺在妻子的懷中,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遺言是不要讓他們把我們落得太遠,就將我葬在這片土地上。
這位爲中國核武器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兩彈元勳。
卻在與妻子分開28年之後,只獲得了短短363天的相聚。
而這363天,還有大半時間是在醫院的病牀上度過的。
在他去世前,心心念唸的依然是國家的發展,在一次與楊振寧的對話中。
楊振寧問鄧稼先,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給了他多少獎金。
鄧稼先伸出了兩個手指頭,輕輕說道:20元。
楊振寧想都不敢想,這在國外甚至都不如他科研經費的一個小小的零頭。
如今,我們終於知道了這些爲祖國默默貢獻,不求功,不求利的偉大科學先輩們的事蹟。
可他們卻早已離我們遠去,無論是鄧稼先,還是錢學森,錢三強等人。
都應該得到人們的尊敬與學習,他們就好比高山松柏,令人敬仰不已。
人或有一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
他對祖國的熱愛就像是大海浩瀚,卻沒有一絲雜質。
然而,在如今這個頗爲浮躁的社會。
越來越多的流量明星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全部,毫無內涵的段子成爲了人們的全部。
卻對這些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先輩們一概不知。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了鄧稼先,他對祖國的熱愛就像是大海浩瀚,沒有一絲雜質。
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然而,其他人呢?
像錢學森,錢三強我們仍舊是不清楚,不瞭解,這不得不說,是時代的一種悲哀。
我們永遠都應該銘記他們的名字,謹記他們的事蹟。
身爲家長,我們要讓孩子從小了解到這些先輩們的愛國思想,瞭解他們的奮鬥經歷。
用以培養孩子高尚的人品。
身爲成人,我們更要謹記這些先輩們。
想想他們當初,所面臨的困難,而如今,僅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能逼到人們跳樓。
社會浮躁,更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內心,當我們知道這些先輩們的故事後。
再看看我們生活中的困難,那麼我們還會被輕易地就打倒嗎?瞻仰偉人風采,崇拜之情每每盪漾於心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