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披風——漢服款式之一。對襟襦裙——漢服款式之一。

漢服:如同漢人不單指漢朝人,漢服也不單指漢朝服裝,

而是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在五千年的

歷史傳統、文化環境中,按照漢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審

美理想,結合經濟條件和生產水平,自前而後自然形成

的具有歷史傳承及鮮明民族特徵的服裝。

維天有漢,維漢有衣。禮樂昌隆,澤被四海。

故而,《左傳 .定公十年》疏雲: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氅衣——漢服款式之一

【氅衣】又稱鶴氅,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晉代已有記載,多道家用,宋代文人好鶴氅,明代士人多作便服外套用。形制與披風相似,對襟,直領,大袖,衣襟用長帶一對繫結,衣身多爲淺色,領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緣邊,兩側一般不開衩(也有做成開衩的)。氅衣披風外形接近,有時兩者也混稱。

披風——漢服款式之一

【披風】漢服款式之一,男女皆可穿用,直領對襟,兩側開衩,衣無鑲邊,與衣同色的領緣到胸前,披風和其他便服搭配。披風和氅衣(又叫鶴氅)類似,區別是,氅衣多衣身緣邊且多數兩側不開衩。(注:披風和斗篷是不一樣的,斗篷爲披在肩上的無袖外套,且斗篷非漢服爲清國胡服。

褙子——漢服款式之一

【褙子】漢服款式之一。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對襟長袖,直領,領緣直通底部,穿着時衣襟多敞開,衣身有長有短,有寬有窄,兩側開裾,最高開衩可至腋下。明制褙子和宋制稍有不同。明.三才圖會 寫,褙子,即今之披風。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披風領緣多隻到胸前不通底。

直裰——漢服款式之一

【直裰】漢服款式之一,因其衣長而背有中縫直通下襬,故名直裰,是一種比較寬大的長衣,造型雍容儒雅,宋時已有此衣式,爲一般士大夫平時所常穿,也是明代士人主要的便裝款式,交領,衣長過膝,無擺,系扎的腰帶絡穗、絲絛。若加內擺則爲道袍,加外擺則爲直身。

道袍——漢服款式之一

【道袍】漢服款式之一,交領右衽大袖長袍,領子常鑲白色護領,收袖口,衣身兩側開叉,從外襟的左側和內襟的右側開叉處分別接出一片布,一般打三道褶,納入後襟至中脊處,謂之 暗“擺”。下圖爲孔府舊藏和現代身穿道袍的漢紙們。襴衫——漢服款式之一

曲裾——漢服款式之一

【曲裾】:曲裾的特點是衣襟接長向後交掩,出土的實物也只看到馬王堆的了【個人認爲馬王堆那個類型的曲裾,外面應該還套有衣服,如圖這樣,僅供參考。另:這種寬緣的曲裾袍有意見認爲領邊要堆折一下,形成重領的效果。外面再套窄緣單袍。】

半臂——漢服款式之一

【半臂】漢服款式之一,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寫到:“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半臂這個名稱,在古代不同時期所指的款式也不一樣。現在普遍來講,多指袖長及肘、交領或對襟的短上襦。

齊腰襦裙——漢服款式之一

【齊腰襦裙】:是襦裙根據繫結位置分出的一種款式。她是將裙頭和繫帶束在胸上方,顧名思義曰“齊胸”。起於隋,興於唐。裙襬垂墜,飄逸,分對襟和交領,對襟居多。齊胸襦裙上襦多束於裙內。很多人容易把齊胸襦裙和韓服弄混,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韓服上衣交領的繫帶多在胸前,上襦多在裙子外,韓服是由明製衣服發展而來的。

襖裙——漢服款式之一

【襖裙,或者叫 衫裙】 ——上襖下裙,漢服款式之一。長袖襖衫,交領右衽,衣多爲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馬面裙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兩側裙幅打褶,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上多裝飾膝襴紋樣,故也稱襴裙。襖裙的款式影響了朝鮮宮樣及中國其他民族。

對襟襦裙——漢服款式之一

【對襟襦裙】漢服款式之一。襦是一種短衣,最長到膝部,搭配間色裙或素裙。對襟襦裙特徵是直領,對襟,衣袖有寬窄兩式。兩晉時期襦裙腰間可以配束帶,帶下有圍腰,是比蔽膝短的一種腰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