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的悲哀。

空巢老人的悲哀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贡献者。农村和儿童则留在农村,出现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

而老年群体本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成为所谓的社会“弱势群体”,而空巢老人则是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据报道,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现实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他们:

未富先老,生活拮据

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种植水稻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

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狗比人多,孤独抑郁

在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年人比例远远超过10%,空巢老人的比例达到5%,这些老人退休或失去劳动力之后,子女不在身边,逐渐与社会疏远,甚至“与世隔绝”。

一个人待在家中,无人交往,无人聊天,无事可做,精神无所寄托,渐渐地性格变得孤僻,话语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无依无靠,病无所医,无所指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缺医少药,体弱多病,

可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高血压,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

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

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