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費用,而對於在外務工的子女而言,對在農村獨自生活的老人的供養費用有73.6%低於每月500元。空巢老人的悲哀。

空巢老人的悲哀

這兩年,“空巢村”成了社會輿論熱點。在那裏,沒有了年輕人,有的甚至連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

他們在那裏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兒女們能常回家看看。這些老人,很多都無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時治療,壓抑情緒無法及時排解。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伴隨着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大量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湧入城市,成爲城市建設的主要貢獻者。農村和兒童則留在農村,出現了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問題。

而老年羣體本是因爲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成爲所謂的社會“弱勢羣體”,而空巢老人則是老年羣體中的“弱勢羣體”。

據報道,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佔了一半。“空巢老人”,作爲一個現實並亟待解決的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他們:

未富先老,生活拮据

我們發現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種植水稻或農副產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開小型商店,4%是依靠國家補助。

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於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費用,而對於在外務工的子女而言,對在農村獨自生活的老人的供養費用有73.6%低於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積蓄狀況的數據顯示,13.6%有較多積蓄,32.7%表示有一些積蓄,53%表示沒有積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

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狗比人多,孤獨抑鬱

在全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老年人比例遠遠超過10%,空巢老人的比例達到5%,這些老人退休或失去勞動力之後,子女不在身邊,逐漸與社會疏遠,甚至“與世隔絕”。

一個人待在家中,無人交往,無人聊天,無事可做,精神無所寄託,漸漸地性格變得孤僻,話語越來越少,有的甚至無依無靠,病無所醫,無所指望,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缺醫少藥,體弱多病,

可多數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常被疾病困擾。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種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無疾病的僅佔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病,29.9%患高血壓,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腦血管疾病。

空巢老人們還普遍反映求醫看病比較困難,從附近就醫醫院的醫療狀況來看,68.3%的空巢老人認爲附近醫院的醫療設施一般,醫術一般,21%認爲醫療設施差,醫術較差。

從附近就醫醫院的收費來看:52.6%空巢老人認爲收費較高,勉強能承受,22.8%表示收費過高,無力承受;從目前空巢老人醫療費用的主要來源來看,由子女承擔的佔35.2%,老人自己承擔的佔43.4%,親戚承擔的佔4.9%,村集體承擔的佔5.9%,擁有醫療保險報銷的佔10.3%,空巢老人的醫藥費用常常面臨困境。

所以,基於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時選擇簡單看看,喫點藥,29%選擇不去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