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渝弟8歲開始學習圍棋,1976年,17歲的他獲得西安市圍棋比賽青少年組冠軍,數年之後,他便開始從事圍棋教學工作,先後培養出NCE新秀賽冠軍董彥七段、陝西個人賽冠軍張亞博四段、法國國家圍棋隊總教練樊麾二段、全國女子亞軍孟昭玉二段等一大批圍棋好手。在擁有30多年從業經驗的西安本土資深圍棋教師、西安市圍棋協會副祕書長兼裁判長、西安市裁判委員會副主任張渝弟看來,圍棋是勝負的世界,卻也是能讓人尋獲自由的一方天地,只要手中拈起黑白棋子,就好比爲自己插上了自由的翅膀,無論老幼,盡皆如此。

如今,張渝弟依舊在圍棋課堂上忙碌着。

六年前,一代圍棋宗師吳清源駕鶴仙去,這位爲圍棋而生的百歲老人在87年前挑戰日本“不敗名人”秀哉時弈出了舉世聞名的“三三·星·天元佈局”,有人說,現代圍棋從那一刻起,才真正擁抱了自由;也有人說,第一個把圍棋子放在天元位置的人,不是純淨如水的天真孩童,就是內心寧靜而自由的吳清源。在擁有30多年從業經驗的西安本土資深圍棋教師、西安市圍棋協會副祕書長兼裁判長、西安市裁判委員會副主任張渝弟看來,圍棋是勝負的世界,卻也是能讓人尋獲自由的一方天地,只要手中拈起黑白棋子,就好比爲自己插上了自由的翅膀,無論老幼,盡皆如此。

絕藝如君天下少 桃李滿園逾萬人

張渝弟8歲開始學習圍棋,1976年,17歲的他獲得西安市圍棋比賽青少年組冠軍,數年之後,他便開始從事圍棋教學工作,先後培養出NCE新秀賽冠軍董彥七段、陝西個人賽冠軍張亞博四段、法國國家圍棋隊總教練樊麾二段、全國女子亞軍孟昭玉二段等一大批圍棋好手。2006年,張渝弟被任命爲西安市圍棋協會裁判長,三年之後,當選西安市圍棋協會副祕書長。

回首過去50餘載與圍棋相伴的歲月,張渝弟坦言起初跟家裏人學習圍棋只是覺得下棋有意思,但小小的黑子白子的確就像通往思維和哲學世界的神奇按鈕,一旦按下便欲罷不能。“學習下圍棋首先可以讓孩子知曉禮儀,正式開始下棋之前,雙方一定要先互相鞠躬,方能開始對弈。還能鍛鍊孩子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圍棋做死活題跟一般的算術、語文有所不同,下圍棋必須具備邏輯推理和換位思考能力,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走的每一步都要想到對方。更重要的是,下圍棋能夠提升孩子的抗挫、抗壓能力,下棋就會面對挫折、面對輸贏,孩子會很快就可以學會怎麼樣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失敗,這是他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課。”爲了把自己對圍棋的理解和感悟更好地傳遞給年輕人,張渝弟在自己55歲這年創辦了西安天元圍棋道場並依舊在一線教學崗位上辛勤耕耘,30多年的教學生涯裏先後培養出上萬名學子是最讓張渝弟感到驕傲的。

“推廣圍棋、發展圍棋”這八個字始終是張渝弟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張老師講課從來不用擴音器,他聲音洪亮、條理清楚,我們常用‘慷慨激昂’來形容他講課時的風範。記得他曾說過,圍棋是個體的競技性項目,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創造力在棋盤上盡情地演繹和發展,只有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發展,才能真正領會到圍棋的奧妙和魅力,插上紋枰之上和生活中自由翱翔的翅膀。這番話,我一直銘記於心!”張渝弟的得意門生董彥七段如是說。

棋罷不知人換世 與時俱進仍向前

在國內,“圍棋熱”其實一直沒有退潮,從當年中日圍棋擂臺賽引發全民關注到中日韓三國爭雄局面的出現、從“國學熱”助推圍棋人口直逼4000萬到柯潔與Alpha Go的人機大戰引爆媒體話題、從圍棋時隔24年重回全運會大家庭到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成爲網絡上人們連接彼此的最佳途徑之一,可以說,圍棋這一蘊含着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體現着中國文化與文明的益智類體育項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

如今,雖然張渝弟仍在教學一線慷慨激昂地爲高水平學員們面對面授課,但深諳與時俱進之道的他也從不排斥科技的介入和全新的理念,他認爲,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已經應用於諸多領域,也勢必將應用於圍棋的教學、棋手的訓練。“現在圍棋培訓已經有了網絡教學,改變了過去面對面教學生的方式。我相信未來的變化肯定更大。”張渝弟三年前的預言在這次抗擊疫情期間果然成爲現實,在他的倡導下和運營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天元圍棋道場早早推出了線上公益圍棋課堂,採用直播、對戰平臺、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上教學,滿足了從啓蒙到高段不同水平、不同年齡段圍棋愛好者的需求。

雖然圍棋佔據了張渝弟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不過,體育鍛煉依舊是他每日不變的安排,“我從小就喜歡體育,年輕時還入選過大學的長跑隊,圍棋也是體育項目,幹自己喜歡的事,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對於未來,張渝弟表示:“要想把圍棋發展好,不是我、我的棋院、西安市棋協努力就行的,需要每個從業者一起來維護,共同努力,這樣參與圍棋運動的人才會越來越多,從事圍棋工作的人才會越來越多,圍棋產業發展才能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