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乾隆末期,国家财政早已入不敷出,乾隆在享受完了之后翘辫子了,但留给嘉庆的却是一副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为了收拾这副烂摊子,嘉庆在乾隆死后没多久,便将军机大臣和珅赐死,查抄了他家中的所有财产。

嘉庆此举是一箭双雕之计,既在朝廷百官中树立了威信,我连和珅都敢杀,就别说你们了。其次,又能拿和珅贪污的钱财来缓解大清朝的财政危机。

不过,和珅的小金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朝的财政危机。

在和珅死后的15年,负责史书撰写的官员将评价和珅的史料拿给嘉庆看,里面几乎全是和珅的“黑历史”,包括他怎么怎么受贿呀,还有操纵朝政之类的事。

嘉庆看完后,十分生气,将史官骂了出去,然后连下三道谕旨,大概意思就是说,和珅这个人,为官三十余年,是个“精明敏捷”的人,对清朝是有一定贡献的。

朝臣对嘉庆帝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很不解,当年你干掉和珅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一直到一百年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嘉庆帝这样做的深意。

嘉庆这三道谕旨,对和珅的评价十分客观。和珅虽然是个大贪官,但他在当官期间,帮助乾隆捞到了很多钱财。议罪银制度便是和珅搞出来的,贪污的官员只要能交出一定数量的钱财来,便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和珅的聪明才智还体现在其他地方,有一次,和珅去赈灾,结果却给百姓分发掺了沙子的米粥。有官员知道这件事之后,当庭状告和珅目无法纪,喝百姓的血。

但和珅却振振有词的说道,“用这办法就能将那些假的受灾户识别出来,这些人见到掺了沙子的粥肯定不要喝,那么,就能给底层老百姓多拍发一些。”

嘉庆在和珅死后的15年,才幡然醒悟,和珅并没有什么威胁力,他只是个皇帝的钱袋子罢了。他为了一时意气,干掉了和珅,将其财产划拉到了国库之中,这从明面上看,朝廷经济危机暂时解决。

但实际上,乾隆费尽苦心给儿子留下的这份政治经济遗产,短短二十天就消失了。此后的嘉庆没了财政权,就连纳妃子都变得很不顺心。

简而言之,清朝几个皇帝,康熙靠的是威望,雍正靠的是权谋,乾隆靠的就是技巧,而嘉庆什么都没有,还把自己老爸留下来的钱袋子给干掉了,不要太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