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觀衆,只能眼睜睜看着惡人作惡,看着正妍在人們的欺騙、冷漠、惡意中無助地尋找孩子,卻無能爲力。下一刻,年輕警察發現,新聞裏的失蹤小孩,和滿島釣魚場內的一個孩子極其相似,非要去調查一番。

闊別銀幕 14 年,那個女人回來了。

最初給人的印象,是電視上溫和而善良的笑意。

相比 "李英愛",更多國人心目中,她的名字叫做大長今

小時候,有多少人對着屏幕上的菜色流過口水?

那時國內還不流行宮鬥劇,但看到崔尚宮一次次被長今打臉,爽就一個字。

然而擁有超高國民度的李英愛,這些年始終作品寥寥。

《大長今》之後,她選擇退圈結婚。

多年來出演的影視作品,只有《師任堂》與《我的 ID 是江南美人》,後者還只是客串。

上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更要追溯到 2005 年《親切的金子》。

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這回,終於讓我等到新片——

看片名就知道,電影主題——尋人

尋誰?

失蹤的孩子。

6 年前,正妍(李英愛 飾)的兒子允秀走失,從此夫妻二人踏上漫漫尋子路。

正妍繼續做護士,靠薪水維持家用;

丈夫則辭去數學老師的工作,多年來奔波於國內大小城市,尋找蹤跡。

日子過得很辛苦,常常喫住都在車上:

兩人將跑過的地方記錄下來,裝訂成冊,6 年就攢下厚厚的一本。

可允秀還是沒有一點消息。

外人看來,正妍是堅強的。

一邊不停尋找兒子,一邊進行高強度的護士工作。

連後輩都忍不住感嘆,她比一般人印象中失去孩子的母親,要更加健康樂觀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6 年的尋找,6 年的失望,正妍的精神早已是強弩之末

下班之後,常坐在餐桌前發呆,回想允秀在家的時光;

家裏的米早已喫光,卻恍然未覺;

甚至過去某一瞬間的念頭都會被她翻出來,不斷責怪和折磨自己。

如果你曾看過陳可辛導演的電影《親愛的》,會發現影片開頭的劇情似曾相識。

因爲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職業和年齡,都是一樣。

疲憊的精神狀態,永不放棄的搜尋,還要承受許多人的不理解。

有些人認爲,是父母活該,沒有盡到責任,才弄丟孩子。

有些人更加惡劣,用一些虛假線索欺騙這些可憐人,有時是爲了騙錢,有時只爲看他們徒勞奔波。

《親愛的》中,黃渤飾演的田文軍明知可能是騙局,依然帶着錢去與騙子交易,最終險些溺水身亡。

而正妍的丈夫比他更加不幸。

好不容易決定重新開始生活,回學校教書,只在週末尋找兒子。

正在面試,忽然收到陌生人發來的男孩背影照片,引得他匆匆開車上路。

趕往約定地點的路上,他不幸遭遇車禍。

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伸出手去,想要再看一眼關於允秀的信息。

可最新的信息只有三個字:

" 冤大頭 "

正妍沒有找到兒子,又失去了老公。

可始作俑者付出代價了麼?

很遺憾。

警方甚至沒法逮捕施行這次惡作劇的人,因爲他們竟只是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電影中,這樣的人性之惡無處不在——

正妍在爲丈夫的離去悲痛欲絕,遙遠的海島上,兩名警察正對着新聞評頭論足。

好似很有正義感。

下一刻,年輕警察發現,新聞裏的失蹤小孩,和滿島釣魚場內的一個孩子極其相似,非要去調查一番。

事實上,這個名爲 " 民秀 " 的男孩,的確與允秀十分相似。

不止容貌極像,背後燒傷痕跡也一致。

同時,據釣魚場的人所說,民秀是被島上的金婆婆帶來的小孩,金婆婆前兩年過世,他們只得幫着照料。

注意,所謂的 " 照料 " 指的是——

動輒非打即罵;

每天超出體力範疇的繁重體力活兒;

帶着腳鐐,每晚被有強姦前科的員工性侵;

……

釣魚場的人甚至懶得費功夫掩飾他們對民秀的惡意,當着警察的面都敢打罵民秀。

按理來說,如此多疑點,足夠立案調查。

結果呢?

一心想得知真相的年輕警察,其實一直收受這羣人的賄賂。

被警長威脅幾句後,就放棄了追查。

年長的洪警長(劉在明 飾)更不要說,憑着警長身份,不止收錢,還對所有人肆意打罵。

釣魚場的員工們在他面前唯唯諾諾,大聲說話都不敢。

僱傭童工的釣魚場,虐待孩子的變態,瀆職的警察 ……

陌生人的惡意,或許會給人一種不真實感。

可電影的殘忍在於,惡意其實一直圍繞着正妍

正妍的親人,她丈夫的弟弟,在哥哥過世後沒多久,就看上了正妍得到的大筆保險金。

剛巧年輕警察良心上過意不去,想要偷偷告訴正妍有關民秀的信息。

趁正妍不在,小叔子接起電話。

瞭解情況後,他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迅速告知嫂子,而是——

敲詐勒索。

最後正妍真的付出了五千萬,才換得民秀所在地址。

這件事只是電影內一個很短的小插曲。

卻格外令人作嘔。

等到正妍到達島上,事情也完全沒有想象中那般順利。

她不停發放傳單,希望有人提供信息時,沒有任何人理會。

或許是不想得罪洪警官,或許只是無關自身的冷漠

另一邊,洪警官與員工們也是十足僞善。

一面給正妍提供飯菜和最好的房間,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一面將發燒的民秀鎖在屋內,千方百計阻止正妍亂跑調查。

一天一夜的時間,正妍一無所獲。

在即將離去的最後一刻,她才突然從另一個名爲智鎬的小孩口中得知——

他和民秀一樣,都是被拐賣來的。

智鎬在向她求助。

這也是《請尋找我》與一般 " 打拐 "" 尋孤 " 主題電影的不同之處。

它不止刻畫了失去孩子的父母,也向我們呈現了孩子們的處境——

他們也想逃。

正妍的到來,終於給了民秀和智鎬希望,讓他們決心逃出這座折磨自己的島嶼。

可兩個孩子,怎麼鬥得過一羣成年人?

最終,智鎬被抓。

民秀被島民們追趕至海邊。

醜惡的罪犯們緊盯着他,去而復返的正妍想衝上去抱住他,

可他知道,逃不掉的。

浪濤翻湧,民秀消失在海水之中。

寧可死亡,他也不想再受折磨了 ……

壓抑。

是看到這裏爲止,我唯一的想法。

作爲觀衆,只能眼睜睜看着惡人作惡,看着正妍在人們的欺騙、冷漠、惡意中無助地尋找孩子,卻無能爲力。

從藝術角度來看,若影片在這裏戛然而止,會更有韻味,更令人感到震撼。

但我很慶幸,《請尋找我》沒有這樣做

民秀的死亡,成爲壓垮正妍的最後一根稻草。

忍耐?誰能忍?

報警?警察也是犯罪者。

想至少帶着智鎬走?又被這羣人打倒,囚禁在島上。

既然法律不能讓惡人付出代價,那就自己來!

注意,前方高能——

隨身攜帶的自殺藥劑,在得知民秀多次遭受性侵後,被她毫不猶豫用在強姦犯身上:

強姦犯迅速死翹翹!

慣常大嗓門無理取鬧,並始終對外人聲稱智鎬是自己親生兒子的寡婦,直接被一刀毀容:

萬惡之源洪警長更叫一個慘。

先遭受鐮刀開膛未遂:

再被玻璃碎片扎穿腳掌:

身殘志堅仍要提槍追殺,偏偏槍管炸了膛。

真 · 給你臉都打飛:

最終被正妍銬在船上,與民秀一樣,溺斃於海水之中。

乾脆,利落,不留情。

你要問我的感受?

科科,我鼓掌了 800 次!

當然,可以預見的,由於這段突如其來的暴起反殺,既太過順利不合邏輯,也讓影片整體結構失衡,最終《請尋找我》在豆瓣上只得到6.6的評分。

評論裏面的中差評,幾乎也都圍繞這一點展開:

大家的感受或許都是對的。

從專業角度看,《請尋找我》算不上極爲優秀的電影。

在現實中遇到這種狀況,更多的可能是正妍求助無門,只能帶着心碎離去,或被警民勾結的島民們殺人滅口。

可現實已足夠壓抑。

我們見過的不了了之的誘拐案、性侵案實在太多太多。

能在電影中看到好人得以善終,惡人罪有應得,有一瞬間,只想拋卻理性分析喊一聲 "暢快"!

還有少數聲音,感慨李英愛這樣的 " 氧氣女神 " 不該下凡,飾演這種灰頭土臉還需要大量打戲的角色。

這一點,我極不贊同。

多年來,在李英愛飾演的角色身上,我一直能看到一種 "女性的力量感"。

《大長今》中,長今的力量是不卑不亢,不逢迎不諂媚,永遠勤奮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親切的金子》中,金子的力量是外柔內剛,能爲目標步步爲營,以復仇爲自己尋求救贖。

《師任堂:光的日記》中,力量源自人物原型——著名女書畫家、文學家、詩人 " 申師任堂 ",本身就以美德與藝術造詣享譽韓國。

這樣的她出演正妍這一 " 爲母則剛 " 的角色,分明倍具說服力。

人前努力正常生活的積極,獨處時的疲憊落寞,民秀死在眼前後的木然,單槍匹馬反殺時的瘋狂 ……

不同的狀態,無一幕不令人心痛。

電影未必完美,但李英愛的演繹絕對加分。

看着她,你會忍不住思索,世界上還有多少家庭在承受這種失去孩子的錐心之痛。

洪警長是個十惡不赦的爛人,他臨死前說的一番話卻沒錯:

" 成千上萬的人,根本沒有在乎過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