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中,主角們是一羣對現實懷有遺憾的普通人,如若可以,他們想達成在現實中未竟的想法,而夢幻島能實現他們的願望。《夢幻島》在融合各類作品的基礎上,也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可惜,這種想法在具體落實的過程裏,失去了自身張力,最後坍縮一團,成了平庸的鬼才。

《夢幻島》在融合各類作品的基礎上,也有自己獨到的想法。

本片堪稱美劇過氣(二線)新老熟臉們的“縱貫線”。

李美琪Maggie Q(代表作《尼基塔》);

露西·海爾(代表作《美少女的謊言》);

邁克爾·佩納(代表作《毒梟:墨西哥》);

瑞恩·漢森(代表作《破產姐妹》);

以及衆多雙棲息演員,大家藉着電影,在一驚一乍中上演了一部超長版的恐怖、奇幻美劇。

在這部電影中,有着許多電影、美劇的影子。

首先是拍爛的大逃殺模式。

看片名便知,故事發生在一座名爲夢幻島的孤島上。主角們因爲某種機緣,共聚小島,爲了生存,展開一場廝殺。在這裏,少不了槍戰、爆炸,以及各種流血斷肢。

其次是“迷失”化的神祕主義。

與神劇《迷失》中的小島一樣,夢幻島的設定是神祕、超現實的。在這個封閉的島上,常規的科學準則完全失效,所有人置身於無可名狀的恐怖氣息、時空倒錯的混亂關係,以及超越現實的邏輯中。並且,本片人物衆多,編劇爲每個人賦予了一段獨特的背景故事,在電影故事的推進過程中,這些背景故事直接干預、主導了人物的選擇。可以看到,《夢幻島》的整體架構和《迷失》如出一轍。

最後是恐怖片的常規套路。

這裏的恐怖片,指涉範圍就很大了。《電鋸驚魂》《13號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逃出絕命鎮》《夢幻島》的恐怖套路多有他們的影子。

比如電影開頭的綁架案,其套路和氣氛營造與《逃出絕命鎮》高度相似。並且,該開場的敘事功能也與《逃出絕命鎮》一樣:以危機開場,直接調動起觀衆的情緒,同時,開場又與後續劇情直接相關,是解開後續故事謎團以及前因後果的鑰匙。

比如片中的追殺情節,敵人戴着面具,扛着電鋸,追着兩位女主角滿地圖跑,與《13號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中的橋段何其相似。

比如片中的虐待場景,整個場面調度復刻《電鋸驚魂》——環境冰冷,各種機關按鈕,電椅伺候。

以上,可以看出,《夢幻島》融合了許多類型片的創意。

不過,本片也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腦洞極佳,如果深究,非常複雜,絕不下《盜夢空間》。可惜,本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只挖了腦洞,沒填好坑,乍看之下似乎很流弊,仔細品品,真是莫名其妙。

這個腦洞借用互聯網術語來講,就是“想象的場景化”。

電影中,主角們是一羣對現實懷有遺憾的普通人,如若可以,他們想達成在現實中未竟的想法,而夢幻島能實現他們的願望。這個童話般的島嶼,碧海藍天,豔麗多彩,是想象的天堂,而每個人的天堂不盡相同。

有的人追敘往日幽情,有的人沉溺肉慾淫靡;有的人追憶父子之情,有的人癡迷報復雪恥。這一切,在現實中本是想象,無法實現,不可觸摸,而在夢幻島,卻能實體化,變成真實的場景。究其原因,是因爲島上有塊神祕的石頭,這塊石頭能投射出人們的想象,復活死人。不過,想象一旦實現,就不受想象者的控制,後者淪爲想象的奴隸,想象本身成了另一種真實——沒有人能知道自己下一秒的命運走向。於是,在電影中,主角們本來美好的想象成了噩夢,彼此的噩夢互相交織,串聯出無數種可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以上可以看出,《夢幻島》的想法獨具創意,但是囿於篇幅、資金、創作能力以及其他綜合問題,這個創意的最終成品差強人意,沒能拍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事實上,《夢幻島》在前半部分中的展開非常不錯,多個故事線平行,穿插着神祕、恐怖的橋段,可謂吊足觀衆的胃口;可惜,電影后半部分的“收線”工作實在粗糙,整個故事伴隨真相的湧現,不斷走向崩潰——結局部分只靠人物臺詞來推動,生硬到了極點。我以爲,本片的潛力不止於此,可惜了這個極富腦洞的創意。

試想,通過想象實體化這個點,引申到VRAR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或科技與人類慾望共生的哲學思辨,整個故事的深度也將上一個臺階。

最後,作個總結。

《夢幻島》在融合各類作品的基礎上,也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可惜,這種想法在具體落實的過程裏,失去了自身張力,最後坍縮一團,成了平庸的鬼才。本片不妨一看,娛樂娛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