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宋宗室对士族的抑制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上的重要官职,全部都由宗室担任,并赋予他们极大的权力。在皇权伸张的刘宋,宗室权力过大,士族的政治权力遭到严重抑制,无法在政治上发挥平衡作用,根本无法制约宗室,使得宗室可以为了争夺皇位而为所欲为,自然造成了刘宋皇位继承时极易发生动荡和冲突的情况。

东晋灭亡后,刘裕建立了南朝第一朝代宋。刘宋政权建立后,宗室为争夺皇位而多次掀起内斗,血流成河。这种争斗一直延续到刘宋灭亡。历朝历代,宗室内斗、自相残杀、大开杀戒并不鲜见,但是像刘宋政权这样,从建立开始一直杀到灭亡的情况,确实不多见。刘宋的皇帝,几乎都是越过尸山血海、踏着自家人的累累尸骨才登上皇位的。

为什么刘宋宗室这么喜欢自相残杀,宗室对自己人大开杀戒呢?这其实和刘宋士族的政治地位受限制,无法发挥应有的政治作用有非常大的关系。

刘宋宗室内部血腥的自相残杀

在中国历史上,宗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展开内斗彼此大开杀戒的情况,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多见,南北朝中又以南朝刘宋政权最盛,杀得最惨烈。关于刘宋宗室自相残杀的惨烈情况,《廿二史札记》中记载:“宋武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十之八九,且无一有后于世者”;又见《补宋书宗室世系表》:“弑父者一,弑君者四,骨肉相残者百有三”。


在刘宋宗室自相残杀的过程中,手段非常残忍,动辄株连数百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觉得对自己不利,就统统杀掉,而且几乎全是斩草除根的那种屠杀。刘宋宗室杀自己人,从来不会心慈手软。能杀多少就杀多少,宁可错杀,也不会留漏网之鱼。

宋文帝的太子刘劭担心自己被废掉,发动宫廷政变,弑父自立。刘劭登基后,把和自己有过节的宗室长沙王刘瑾、临川王刘烨、桂阳侯刘觊、新渝侯刘球等宗室10余人,全部杀掉。

刘劭同父异母的弟弟、武陵王刘骏起兵讨伐刘劭,攻入建康后,迅速把刘劭一家人全部杀掉,包括刘劭的妻妾和子女。刘劭的四个儿子,被刘骏“枭首大航,暴尸于市”,其女儿则赐死狱中。刘骏后来登基称帝,就是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刘骏好色成性,连自己的堂姐妹也不放过。刘骏曾一次性将5个堂姐妹纳入自己的后宫,强行玷污了她们。逼得叔父刘义宣起兵造反。刘义宣造反失败后,刘骏把刘义宣一家百余口人,全部杀掉。

除了诛杀刘义宣,刘骏还杀过南平王刘铄、武昌王刘浑、竟陵王刘诞、海陵王刘休茂。这些人都是刘宋宗室成员,也是刘骏的族人,但是刘骏杀他们可带劲了。


刘子业怀疑叔父刘义恭对自己不利,于是带领禁军杀入刘义恭府中又是一通乱杀,将刘义恭和他的四个儿子全部杀掉,接着刘子业把这五个的人尸体全部肢解,将肠胃挑出,挖去双眼,把眼珠子泡入蜂蜜罐子里,这就是所谓的“鬼目粽”。

刘子业还做过更荒唐残酷的事情。他下令把所有刘宋宗室的女眷——这些人不是他们刘家的媳妇,便是他们刘家的女儿,全部召进宫中,然后命令左右护卫亲信对这些金枝玉叶轮番奸淫。他的婶母江妃拼死抵抗,拒绝宽衣,刘子业便将其鞭挞100下,更残忍的是将江妃的三个儿子全部处死,而全然忘记了这三人还是自己的堂兄。

宋明帝刘彧杀了侄子刘子业之后,自立为帝,然后迅速把刘子业的兄弟姐妹全部予以诛杀。这些被杀的人,都是宋明帝的侄子或者侄女。除此之外,宋明帝还把宋孝武帝一脉的后人,全部杀掉,以保证宋明帝的子嗣可以顺利继位。

宋文帝刘义隆共有十九个儿子,除三人早逝,长大成人者仅有五人得以善终(病逝),其余的11个儿子均在宗室内斗中被杀。


可以看得出,刘宋宗室内部的自相残杀是非常惨烈的,毫无人性和人伦可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大概要和刘宋宗室手握重权有关。

刘宋宗室实力膨胀,权力很大,都想过一把皇帝瘾

相较于东晋宗室势力萎靡,刘宋的宗室势力大大膨胀。刘裕建宋后,有感于东晋宗室势力孱弱,无法有效保卫东晋政权。于是决定给予刘宋宗室以实权,以拱卫刘宋。刘裕的宗室政策,和晋武帝的宗室政策差不多,都是分封诸王,并赋予藩王领兵权和参战权。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整个刘宋时期,宗室的地位非常高,权力都非常大。从中枢到方镇,重要职务基本上都被宗室把持着。在地方上,宗室往往以刺史、都督军事的身份,镇守一方。军事、行政一把抓,成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刘宋最重要的两个州,荆州和扬州的最高长官-荆州刺史和扬州刺史,也一直由宗室担任。特别是荆州刺史,刘宋明确规定,必须由皇子担任,如宋文帝在登基之前,就当过荆州刺史。其它州郡大抵如此。重要方镇的封疆大吏,也基本都由宗室成员担任。

在中枢朝廷,录尚书事、尚书令、司徒、司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军将军、抚军将军等显要官职,通常也由宗室出任。

刘宋对宗室掌权有种急不可耐的感觉,很多未成年的宗室成员,也会担任各种重要官职。宋武帝的儿子刘义真15岁拜司徒;宋孝武帝的儿子刘子鸾8岁拜司徒。宋孝武帝的儿子刘子尚13岁担任领军将军,15岁出任尚书令,并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 宋明帝的儿子刘准(刘宋末代皇帝)4岁担任扬州刺史,5岁担任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7岁担任骠骑大将军。

这么小的年纪,却出任这么重要的官职,可见刘宋是想尽办法让宗室掌握实权。很显然,这些宗室成员在任上,完全无法任事,更谈不上履职尽责。

宗室成为主导刘宋政局的关键力量,刘宋的藩王,都是刘裕的后代,理论上都有继承权。他们手握实权,自然不甘心只当一个藩王,也想过过皇帝瘾。只要有机会,宗室一定会想办法冲击皇位。


宋文帝的太子刘劭弑父自立后,宋文帝的另一个儿子刘骏迅速起兵,擒杀了刘劭,并杀掉了刘劭的所有子嗣,随后自己也当了皇帝。刘骏打着报君父之仇的旗号,以武力推翻皇位上的刘劭,最后自己登上皇位。这无疑是在告诉后来人,只要手里有权,谁都可以当皇帝。

果不其然,刘宋后来爆发了义嘉之难。宋明帝在杀刘子业之前,江州、雍州等方镇,已经拥立宋孝武帝第三子刘子勋为帝,年号义嘉。刘子勋在寻阳登基后,下令讨伐刘子业。刘子业被宋明帝诛杀后,宋明帝并没有奉刘子勋为帝,而是自己在建康称帝。宋明帝和刘子勋互相不承认对方,并展开非常血腥的斗争。最终宋明帝胜出,随即把宋孝武帝一脉的后人全部诛杀。

对比刘宋的血腥残酷,为什么东晋宗室没有爆发这么惨烈的内斗?这当然离不开士族门阀的作用

东晋自建立以后,就一直由士族门阀掌握最高权力。在东晋的权力架构中,士族门阀居于核心地位。宗室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东晋的宗室,虽然比曹魏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东晋宗室一直没有掌权。毕竟在东晋连皇帝都没有实权,宗室藩王就不可能了。东晋从来没有藩王出镇地方的情况,从来都是士族担任州郡的长官,各州的刺史和各郡的太守,基本上都由士族门阀担任。宗室藩王从来没有担任刺史和太守的例子。中枢朝廷也一样,录尚书事、尚书令、侍中、中书令、司空、司徒、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重要军政官职,也一直由士族担任。


东晋先后由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和陈郡谢氏执政,每家士族执政时,都会把朝廷重要官职和重要州郡长官的位子,握在自己手里。

琅琊王氏执政时,王敦任大将军、荆州刺史,王导担任录尚书事、司徒、扬州刺史、都督诸军;颍川庾氏执政时,庾亮先后任中书令、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豫州刺史等职;庾冰任录尚书事、中书监、扬州刺史等职;龙亢桓氏执政时,桓温先后任荆州刺史、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桓冲先后任江州刺史、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陈郡谢氏执政时,谢安先后任尚书仆射、中书令、骠骑将军、卫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谢石任尚书仆射、中军将军、尚书令、卫将军。谢玄任兖州刺史、徐州刺史,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军事。

很明显,在士族执政的东晋,宗室几乎没有发挥作用的舞台。甚至为了抑制的皇权的反抗,执政的士族会拿宗室藩王开刀。在东晋,有好几位宗室成员,死于士族之手。王敦杀谯王司马承;庾亮杀西阳王司马羕;桓玄杀会稽王司马道子和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


有了士族的强力制衡,东晋宗室并没有担任重要官职的机会,手里无兵无权的他们,自然没有对抗士族资本,也不会为了争夺皇位而闹得血流成河。所以东晋的皇位传承,是比较安稳的,从来没有因为皇位继承而发生流血事件。这当然是得益于士族对宗室的强力制约。士族门阀主导朝政,皇权不振,也使得东晋的皇位传承过程不会出现动荡甚至是冲突。

宗室权力膨胀下的刘宋,由于缺乏士族的制衡,在皇位继承时极易发生流血冲突

尽管刘宋的士族,在社会上的威望和影响力非常高,但是在政治上,却受到诸多钳制,特别是宗室的极大抑制。刘宋宗室对士族的抑制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上的重要官职,全部都由宗室担任,并赋予他们极大的权力。士族在刘宋王朝,并没有担任什么显官要职,朝廷和地方都一样。


刘宋的宗室政策,和东晋完全是反过来的。在刘宋的权力架构中,宗室是最重要的主导力量,士族在刘宋政坛很难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左右政局。

正常的皇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在刘宋,嫡长子继承制完全崩坏,除了刘宋的皇帝质量太差之外,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平衡机制造成的。

从东晋到刘宋,是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过渡的过程。在皇权伸张的刘宋,宗室权力过大,士族的政治权力遭到严重抑制,无法在政治上发挥平衡作用,根本无法制约宗室,使得宗室可以为了争夺皇位而为所欲为,自然造成了刘宋皇位继承时极易发生动荡和冲突的情况。

作为统治了东晋近百年的士族门阀,即便东晋后期士族衰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士族门阀的力量,仍然是不可小觑的。应该想办法利用士族的残余力量,为新王朝服务。但是刘宋建立后,对士族极尽打压之能事,想办法冷藏士族,根本没有考虑让士族在刘宋政坛发挥作用。刘宋重用宗室,极力压制士族,反而适得其反。最明显的恶果,就是皇位继承制崩坏,缺乏外部力量制约的刘氏子孙,为了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


如果保留士族的一定力量和作用,在政治上用来制约宗室,以达到刘宋朝堂的权力平衡,那么宗室即便有心争夺皇位,也会被士族所牵制,危害也会小得多。在这样情况下,刘宋的皇位继承当然不会发生动荡,自然不存在,宗室为了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大开杀戒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