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后浇带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处理方法也应事先在施工方案中确定。(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以及养护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混凝土施工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整体性,强度符合要求。

1.主控项目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检查数量: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解释:规定了两项内容。其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执行这项规定时应注意,本条所要求的是混凝土强度等级,是针对强度评定检验批而言的,应将整个检验批的所有各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以评定该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并非指某一组或几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其二,对用于检验混凝土强度的试件的规定,包含两个要求,一是试件制作地点和抽样方法的要求,二是试件制作数量的要求。试件制作的地点应为浇筑地点,通常指入模处。如需3d、7d、14d等过程质量控制试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2.一般项目

(1)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解释:混凝土后浇带对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裂缝有较大作用。混凝土后浇带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处理方法也应事先在施工方案中确定。

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需要留置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方案执行。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以及养护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解释:养护条件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位和季节等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养护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养护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确定。养护方案应该确定具体的养护方法及养护时间,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