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3月,9家央企和1家地方國企16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片區,總投資金額累計達到960多億元,項目涉及生態環保、核電研究、能源投資、金融、貿易等多個領域。落戶世博片區的央企,除了自身業務大幅發展外,還依託央地融合發展平臺,與其他央企、上海地方國企之間不斷產生化學反應。

原標題:克服疫情不利影響,這批央企在上海集中發力!

“今年會大力度挖掘和上海本地企業合資合作的機會,越是風險壓力比較大的時候,越是要發揮責任擔當,和上海企業一起攜手共進。”國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央企採訪活動中,多家在滬央企表示,正在通過央地合作等多種方式全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並努力危中尋機,有所作爲。

危中尋機

今年一季度,央企實現營業收入6萬億元,同比下降11.8%,超過8成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實現淨利潤1304億元,同比下降58.8%,57家企業淨利潤同比下滑,26家企業經營淨虧損。雖然3月份月度淨利潤比2月份明顯回升,但與上年同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國務院國資委祕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4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繼續保持戰時狀態,實施硬核舉措,堅決遏制效益下滑的勢頭,儘快實現穩定增長。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重型裝備製造行業的知名企業,產品進入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岸橋產品的全球市場佔有量連續22年保持第一。

上海振華重工副總裁劉啓中對記者表示,因爲疫情的影響,有些項目會推遲3~5個月甚至更長。“目前我們各個業務板塊都在調研,一是落實手上已有項目,二是延伸服務比如維修等,把減少的部分補上去,要努力完成原定目標。”

隨着各生產基地的產能恢復,振華重工的236個項目目前已全部復工,部分生產單位的產能甚至超過去年同期。

截至4月4日,振華重工海外今年共計完成35臺設備交機工作,以及2個航次的卸船工作。3月4日,振華重工研製的2臺智能跨運車在瑞典和黃CTN碼頭舉行交機儀式,這標誌着主流港機市場對振華重工品牌跨運車的認可,也標誌着中國跨運車產品實現出口海外零突破。

中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18日在世博片區註冊成立,主營氧化鋁、電解鋁、鋁合金、焦煤等大宗商品國內及進出口貿易。去年營收1400億元,其中上海地區的結算量達600億元。

近段時間以來,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中鋁國貿集團財務總監董克恭表示,大宗商品利潤薄,週轉快,尤其金融屬性強,且一個品種波動會帶來相關品種的波動。比如,能源和金屬的相關性就比較強。因此,企業需要加強研究應對波動之策。

“我們要嚴格按照期貨套保的原則,把握好風險敞口的管理。”董克恭同時表示,要積極研究市場波動中有哪些風險點需要積極應對,又有哪些價值點和機會需要抓住。“危中有機,我們可以抓住機遇,有所作爲。”

另外,由於貿易企業是信息的收集者、機會的發現者,董克恭表示,還要加強服務實體企業的功能,根據市場的波動來指導實體企業的生產組織、原料供應和銷售等。

危中尋機的時刻,企業對於通過改革開放開拓新的業務空間的需求也非常明確。“對標貿易發達地區發展離岸貿易業務,我們一直在提出建議,也看到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都做了一些探索。”董克恭說,目前正在研究上海自貿區以及新片區的政策,希望可以把離岸集聚到上海。

中國外運華東是中國外運下屬的五大區域公司之一,以上海爲龍頭、江浙爲兩翼,長江爲紐帶,現有238家下屬企業,近1萬員工遍及上海到川渝地區的沿江六省兩市,致力於打造長江經濟帶具有競爭力的一體化智慧物流平臺企業。

中國外運華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篤鵬說,中國外運最大的特點是有70年的國際經驗,所以非常關注跨境電商,以及上海要大力發展的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未來將加快推進外運‘E’拼平臺、關務共享中心、海鐵多式聯運通道以及跨境電商物流通道建設等。”

央地合作平臺

今年3月,9家央企和1家地方國企16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片區,總投資金額累計達到960多億元,項目涉及生態環保、核電研究、能源投資、金融、貿易等多個領域。

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沈鋒說,世博片區已成爲上海市央企集聚密度最高、央企數量最多的區域之一。目前已有25家央企集團在這裏註冊了近80家各類公司,初步形成了總部、金融、能源、貿易等功能板塊。

其中,總部方面,已有中國寶武、中國商飛等2家一級總部和中核上海總部、中鐵投資等9個區域性總部;金融方面,已有遠東宏信、商飛資本、天安財險等一大批金融機構入駐;能源方面,集聚了如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核電等一批能源企業;貿易方面,已有中鋁國際貿易、中銅國際貿易兩個千億級的貿易平臺等。

“央企加速集聚的趨勢還在繼續,世博片區很快就會有第26、27家央企入駐,央企投資不斷加碼。”沈鋒說。

“華東地區一直是有色金屬鋁銅的國內最大消費地和加工出口區域,遷至世博片區更加貼近客戶。”董克恭表示,中鋁國貿集團的目標是,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宗商品貿易集團。

化工央企中化國際(600500. SH)目前在浦東共註冊了10家下屬企業,近期還將籌建財務共享中心等一系列機構。“浦東一直是中化國際全球化發展的大腦與智庫。”中化國際董事會祕書柯希霆說。

落戶世博片區的央企,除了自身業務大幅發展外,還依託央地融合發展平臺,與其他央企、上海地方國企之間不斷產生化學反應。

2018年5月成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央地融合發展平臺,是國內首個聚焦央地融合的功能性平臺,成員單位主要是央企、地方國企,爲央企和地方各類所有制企業融合發展創造機會。

老鳳祥的項目就是通過央地融合發展平臺發現的。”田暉說。

國新上海是中國國新全資子公司,其核心業務主要包括配合中國國新總部完成區域性資本運營、股權投資;參與地方國企改革重組、股份制改革、IPO等項目;參與科創產業股權投資等。公司已經參與了老鳳祥、上海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的改革重組等。

2018年,國新上海發起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專項基金,收購職工持股會及自然人持有的21.99%股權,積極解決了老鳳祥職工持股的歷史遺留問題,推進具有170餘年歷史的“老鳳祥”加速實現全球著名品牌和國際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

董克恭也表示,落戶世博片區後,中鋁國貿集團與客戶、金融機構、央企之間以及央地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目前已與40多家金融機構、200多家貿易單位開展了合作。

2019年6月,上海臨港集團、上海電氣、上海建工、國泰君安等10家上海地方國企正式成爲自貿區央地融合發展平臺理事單位,“央”“地”融合更加緊密。

沈鋒說,央企和上海地方企業的融合也頗有進展。比如國新上海發起設立了央地融合股權投資基金,同時還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合作並參與研究院改制。中國外運華東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新成立七大事業部,業務管轄範圍從兩省一市增加至六省兩市,營業額將翻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