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喫貨新天地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什麼是一個城市的文脈?
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縮影,亦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風貌。
文化是傳承歷史文脈的力量。一座城市的歷史是什麼?是一首關於她的詩歌,是一座關於她的建築,是一種關於她的風情……
有着2400多年悠久歷史的宜昌,是古代楚文化和巴文化的發祥地、交融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她的文化源遠流長,如同滾滾長江,延綿不斷,奔騰不息。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揮毫灑墨謳歌宜昌,留下了無數瑰麗華章。
而如何讓這些鐫刻時代記憶的古詩詞在當下依然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是每一位熱愛故土的宜昌人心底的小小憧憬與願望。
在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鍵盤已然取代了筆墨,微信也取代了書信,步入社會,自己寫字的次數開始變得屈指可數。但漢字作爲中華文明的載體和象徵之一,承載了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書法藝術依然是我們傳承傳統文化,銘記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宜昌境內的書法篆刻藝術歷史悠久。宋代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等都曾在夷陵留下過墨寶,三遊洞內黃庭堅的摩崖石刻可以爲證。清朝時期,據《宜昌府志》、《東湖縣誌》等記載,有顧槐,李士開、王世恩、張正丙、黃忠麟等書法名家。
特別值得一提便是大書法家楊守敬,他是宜都陸城人,是清末民初時期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和藏書家。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期間,在日本傳道授業,成爲日本現代書道的開山鼻祖,日本尊奉他爲“日本書道近代化之父”。
時至今日,宜昌的書法篆刻藝術依舊人才輩出,碩果累累,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019年8月3日,艾肯創創社區團隊邀請三峽宜昌老中青三代知名書法家揮毫潑墨,採用各自最擅長字體風格,分別書寫古代文人墨客讚頌宜昌的詩詞歌賦,共同爲傳承宜昌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借先賢文墨之書香,傳現代書法之神彩,感受千年詩歌文化與書法藝術相結合產生的無窮魅力。一點一拂,動筆皆奇,筆走游龍間,賦予古典詩詞新的生命。
山明水秀,依江而建的宜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茶樹發源地之一,早在秦漢時期茶葉就從巴蜀傳到宜昌。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著有“山南,以峽州上,襄州、荊州次,衡州下”;宋朝著名詩人歐陽修擔任夷陵縣令期間亦曾寫詩誇讚到“春秋楚國西偏境,陸羽茶經第一州”。
清道光年間,廣東商人犯鈞大福在五峯漁洋關傳授紅茶採製技術,設莊收購精製紅茶,運往漢口再轉廣州出口。漁洋關自此一躍成爲鄂西著名的經茶市場。“宜昌紅茶”也因此享譽海外,至今深受國內外人民喜愛。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