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說,後世對於赤壁之戰的主要作用沒有異議,認爲這場戰役不僅結束了曹操勢力一家獨大的局面,初步確立了三國鼎立的政治軍事格局。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五萬的軍力,對抗曹操的十五萬人馬, 雖然沒有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中那麼誇張,可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例。

 作爲三國時期“三大戰”中最爲著名的一場,赤壁之戰被後世所廣泛熟知。每當提起三國的歷史,可能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場戰役的。

赤壁之戰

尤其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不惜筆墨的刻畫,使得這場“驚天地和泣鬼神”的鏖戰,成爲了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

雖然說,後世對於赤壁之戰的主要作用沒有異議,認爲這場戰役不僅結束了曹操勢力一家獨大的局面,初步確立了三國鼎立的政治軍事格局。而且,作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發生在長江流域的大規模水戰,標誌着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進化,政治和軍事的影響力已經不再侷限於黃河流域,已經開始向南大幅度擴展。

不過,對於赤壁之戰的各種討論,甚至是爭論,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關於赤壁之戰的背景、規模、指揮、地點等方面,存在着許多爭議之處。

接下來,抱着交流和學習的態度,爲您努力還原真實的赤壁之戰。

一、戰爭的背景

隨着曹操的逐步崛起,他在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名義上的正統地位;他在軍事上不斷擴張,尤其是在官渡之戰徹底擊敗了袁紹的勢力,之後還平定了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

曹操劇照

基本上,曹操已經成爲當時最大的一股勢力,除西北的馬騰尚未平定外,他已經完成了對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統一。

隨着戰亂的逐漸結束,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口規模迅速恢復,爲曹操繼續向南擴張,完成國家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下,目標直指荊州的劉表。結果,曹操大軍還沒拉開陣勢開打,劉表就病逝了,荊州由其幼子劉琮執掌。

劉琮自然不是曹操的敵手,很快就開城投降,將富庶的戰略要地荊州拱手相讓。於是,本以爲會是一場持續膠着的荊州戰役,就因爲荊州軍的痛快投降而落下了帷幕。

面對這次戰爭目的的輕易實現,曹操一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眼前是已經退守夏口的劉備殘餘,這股勢力必須予以剿滅;後面還有江東的孫權,自己暫時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與其開戰。

《三國志·賈詡傳》記載:

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而追。

這個“追”字用得特別準確,因爲曹操在奪取荊州後,下一個目標僅僅是爲了剿滅劉備的殘餘力量。此時,他並沒有一舉消滅江東孫權的計劃,如果沒有孫權與劉備的結盟,起碼曹操在短期內不會攻擊江東。

所以,赤壁之戰的爆發,對於參戰各方而言,都是一次偶然性事件,絕非是蓄謀已久的一場大型戰爭。

二、戰爭的規模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講述的,曹操佔據荊州之後,所俘的原荊州水軍和陸軍,聯同自己原先所帶的兵馬,號稱有八十多萬之衆。

關於這個數字,羅貫中太過於誇張,藝術加工的痕跡太重,沒有多少人會真正相信。那麼,赤壁之戰的規模和人數究竟是多大?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

彼所率之衆,不過十五六萬。

曹操在基本平定中國北方後,他所有的兵力應該大致在二十萬人左右。南征荊州時,曹操必須在後方留出足夠的兵力,以防備西北的馬騰、北方的烏桓殘餘以及朝中的不穩定因素。

同時,還要考慮當時糧草、軍需等後勤的補給和運輸能力。一句話,曹操至多能帶領出徵荊州的軍隊,絕不會超出十萬人。

因爲劉琮率領荊州兵投降,所以曹操基本是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獲取了荊州,順帶俘獲了大量的荊州兵馬。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

曹公入荊州,劉琮舉衆降,曹得其水軍,步軍十萬。

個人認爲,結合當時劉表在生前的基本實力和史料記載來判斷,曹操在佔領荊州以後,一共所統轄的兵力應該增加到了二十萬左右。

佔據荊州後,曹操很快進行了兵力的重新部署。他命徐晃親率三萬人馬駐紮在樊城,因爲此地新得不久,沒有任何的民意基礎,安排能夠獨當一面的徐晃留守是絕對有必要的;他命曹仁親率三萬人馬鎮守江陵,作爲南郡的治所所在地,江陵南連長沙等郡,西與劉璋的地盤相臨,戰略位置十分突出,派曹仁坐鎮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算下來,能夠繼續隨曹操東征抵達赤壁的兵馬,最多也就十四五萬而已。而且,其中的多數都是荊州降兵,因爲曹操安排留守自己後方的兵馬,斷不會是剛剛投降的降兵。忒危險!

說完曹操一方的參戰人數,再來分析一下孫權和劉備這邊的兵馬。據《資治通鑑》記載:

備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戰卒有幾?瑜答曰:三萬。

另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

瑜、普爲左右督,各領萬餘人,與備俱進,大破曹軍。

結合這兩段史料的記載,大致可以推斷出,江東孫權的參戰兵力應該在三萬人左右。而劉備方面,根據《三國志·蜀書》的記載:

曹親率精騎五千,日行三百里追趕,先主不足萬人,退走夏口。

劉備劇照

也就是說,劉備的殘部只有不足一萬人,加上之前劉琦的一萬人馬,夏口的駐軍不會超過兩萬人。加上孫權方面的三萬人,孫劉聯盟合計五萬人上下,即便稍有誤差,也不會太大。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五萬的軍力,對抗曹操的十五萬人馬, 雖然沒有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中那麼誇張,可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例。

三、戰爭的指揮

作爲劉備和諸葛亮的鐵桿粉絲,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太過於“崇劉抑曹”。就說赤壁之戰中,羅貫中刻畫下的諸葛亮顯得非常忙活,又是說服孫權,又是鼓勵周瑜,又是舌戰羣儒,又是草船借箭,甚至還要借東風……。總之一句話,諸葛亮是赤壁之戰的首功之臣。

事實上,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爲!諸葛亮壓根就沒有參加過赤壁大戰。那些個舌戰羣儒、激將孫權,草船借箭等事蹟,完全都是羅貫中編纂的。

三國演義劇照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說一丁點兒事情都沒幹,最先進行孫劉聯盟的構想就是由諸葛亮提出的,而且他還進行了前期的接洽工作。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遂允之。

只是,隨着孫劉聯盟的形成,諸葛亮就被劉備安排了其他的任務,到後方去搞基建和糧草等後勤工作去了。

《後漢書·孝獻帝紀》記載:

曹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

另據《三國志·吳書》記載:

時劉備爲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

可見,赤壁之戰的前線指揮官並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劉備或者孫權。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先主至於夏口,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於是,赤壁之戰的前線總指揮,只能是江東的大將周瑜。諸葛亮雖然也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更多隻停留在外交領域而已。

四、戰爭的地點

關於赤壁之戰的準確發生地點,後世歷來都說法不一,頗具爭議。其中,最著名的地點恐怕要數黃岡了,因爲大文豪蘇軾在謫居黃州時,曾經著過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不過,大文豪應該是寄情錯誤了。因爲此地與《三國志》的記載,存在明顯的位置差異,而且相去甚遠,赤壁之戰絕無可能在此發生。

赤壁之戰示意圖

現在的史學界,已經越來越傾向於認爲,當年赤壁之戰的發生地應該在蒲圻一帶。蒲圻位於湖北省的東南部,東連咸寧,南至崇陽,西鄰湖南,北抵嘉魚。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蒲圻一帶就陸續出土了大量的東漢文物,甚至還包括土層中的沉船遺址,以及由諸葛亮發明設計的銅弩機等文物。以上這些,都爲赤壁之戰在此發生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1998年,國家正式將蒲圻市改名爲赤壁市,算是爲這一歷史爭論做出了蓋棺定論。

五、戰爭的過程

曹操接受劉琮的投降後,劉備早已率部逃竄。因擔心劉備率殘部退守到江陵,那裏城池堅固,而且糧草輜重甚豐。所以,曹操親率少量精兵開始一路追殺劉備敗軍。

曹操的追擊,雖然避免了劉備佔據江陵。但是,由於大部隊沒有及時跟上,自己只率領少量精兵追趕,而且還都不習水戰,因而被劉備軍小勝一場,在江上燒燬了部分戰船。

劉備成功逃到了長江南岸,於夏口處和劉琦合兵一處;曹操追至長江北岸,開始在此休整備戰。這樣,雙方形成了暫時的相持局面。

在此期間,劉備安排諸葛亮出使江東,說服孫權積極參戰,促成了孫、劉兩家聯盟的形成。

孫權劇照

孫權留守在柴桑,派遣周瑜、程普領兵三萬,抵達長江的南岸,與劉備和劉琦所剩的兩萬人馬進行了匯合。孫劉聯軍總計五萬人馬,由江東大將周瑜統一進行指揮。

期間,曹操的大部隊已經陸續由荊州趕到長江北岸。不過,由於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大範圍感染了疾病,減員現象非常嚴重,而且士氣低迷。

利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周瑜充分發揮自己部隊擅長水戰的優勢,率領孫劉聯軍主動出擊,燒燬了曹軍在江面上的大部分戰船。

而曹操已經發現自己士兵減員嚴重,而且還缺乏士氣,本就在猶豫是否繼續發起渡江作戰,暗自已經做好了暫時後撤的準備。

當孫劉兩家的聯軍發起攻擊時,曹操決定暫避鋒芒,決心主動後撤。最後時刻,他還親自下令燒燬了剩餘的戰船,以免落入孫權和劉備之手。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

士卒飢疫,死者大半,曹公遂燒其餘船引退。

另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結合以上多個正史的記錄,個人大致分析了整個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不可否認,赤壁之戰的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曹操的傷亡和損失,遠沒有我們通常所認爲的那麼慘重。

六、戰爭的影響

在赤壁之戰前,東漢的割據勢力已經所剩不多,在曹操的強勢出擊下,許多割據勢力已經被逐一消滅。

但經過赤壁一役,曹操的統一進程遭到了重大挫折,給孫權和劉備贏得了喘息的機會,也爲最後三國格局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個人認爲,赤壁之戰雖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但是,在推動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這場戰役不僅沒有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反而極大地延緩了國家完成大一統的趨勢,更爲日後的長期大分裂,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曇花一現的西晉

最致命的一點,三國期間內耗不斷,相互都拼盡了全力,以至於完成統一的西晉朝根本就無力阻擋北方胡人的攻勢,造成了中國的長期南北分裂。

原創不易,歡迎點擊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