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患者在患病之後感到自卑、焦慮和煩惱,導致自信下降和社交孤獨感,害怕引起他人的注意,對他人有敵對情緒,對人際關係過度敏感,長期的精神壓抑令患者產生“社交危機感”,對社會活動產生焦慮、畏懼的心理。對這種情況,在治療白癜風患者時應注意幫助患者認識到必須改變自身的應對方式,引導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應對而非採取幻想或逃避的方式,多采用解決問題、尋求幫助及合理化等這些積極而成熟的應對方式。

白癜風是一種很麻煩的疾病,雖然不痛不癢但是會給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

(一) 社交障礙

許多患者在患病之後感到自卑、焦慮和煩惱,導致自信下降和社交孤獨感,害怕引起他人的注意,對他人有敵對情緒,對人際關係過度敏感,長期的精神壓抑令患者產生“社交危機感”,對社會活動產生焦慮、畏懼的心理。在平時,治療時,最大限度的勾起患者對康復的信心。同時鼓勵患者在社會生活中去體現自身的價值,以淡化疾病的心理壓力。

(二) 情緒障礙

患者在患病後長期的抑鬱、焦慮情緒會給身心帶來極大的傷害,患者易於自卑自憐、孤獨內向、情感脆弱。這種抑鬱寡歡的情緒又會加重病情的發展。患者要學會傾訴內心的體驗和感受,以減輕其焦慮和抑鬱。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通過練習書法、聽音樂等鬆弛自己緊張的心情,進而改善情緒。

(三) 採用不成熟的應對方式

據臨牀資料顯示,白癜風患者常常採用幻想和退避這兩種不成熟的應對方式來對付困難和挫折,常導致精神緊張、心裏不平衡。對這種情況,在治療白癜風患者時應注意幫助患者認識到必須改變自身的應對方式,引導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應對而非採取幻想或逃避的方式,多采用解決問題、尋求幫助及合理化等這些積極而成熟的應對方式。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水平,使其重建心理適應能力。調整人際關係,減少內心衝突,保持心理平衡。

(四) 負性心理

研究資料顯示,38.64%患者發病前都有明顯的精神壓力或精神創傷,如工作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係不協調、家庭成員重傷或死亡等。生活事件作爲應激源,受個人的認知評價、應付風格、社會支持、個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誘發白癜風。白癜風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患者堅持治療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甚至痊癒,所以患者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在治療時不要求急求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