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和諡號是分別始創於中國商王朝和周王朝,是爲了評價一位已經駕崩的帝王一生的功過。根據廟法和諡法,廟號和諡號非常多,各有一百多個,我們平常說的太祖、太宗、高祖、高宗、世祖、世宗等等就是廟號,高帝、文帝、武帝、明帝、宣帝、景帝等等就是諡號。

廟號和諡號都是分好、中、壞三個等級,文治武功出色的帝王,就得到好廟號和好諡號;文治武功一般或者沒有文治武功的帝王,就得到中廟號和中諡號;要是昏庸殘暴、臭名昭著的帝王,得到的就是壞廟號和壞諡號。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他是唯一一位得到廟號聖祖,諡號仁帝的皇帝。根據廟法和諡法,廟號聖祖和諡號仁帝幾乎都是最頂級的,簡直是千古帝王中的千古帝王。

這位皇帝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但是康熙皇帝有何文治武功?他真的有資格得到廟號聖祖和諡號仁帝嗎?

康熙皇帝生於公元1654年,是大清王朝第二代皇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第三子,生母是順治皇帝的妃嬪佟佳氏,公元1661年順治皇帝駕崩,隨即繼承皇位,成爲大清王朝第三代皇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

康熙皇帝繼承皇位的時候尚且年少,由親祖母博爾濟吉特太后輔政,博爾濟吉特太后即孝莊太后,諡號孝莊文皇后,另外還有順治皇帝指定的四位大臣輔政,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大臣。年少時的康熙皇帝勤學不倦,表現出驚人的聰明才智,滿朝文武都驚歎康熙皇帝必定是一位明君英主。

公元1667年,年僅13歲的康熙皇帝親政,他親政後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相當嚴峻。首先是朝廷內部的問題,當時康熙皇帝雖然親政,但朝政被四大臣之一的鰲拜把持,康熙皇帝運用他的聰明才智,親政第二年就除掉了鰲拜,完全掌握了實權。

康熙皇帝除掉鰲拜之後,着手平定國內的各種叛亂和分裂,當時大明王朝的偏安政權南明朝廷已經滅亡,但西南部有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藩王犯上作亂,康熙皇帝果斷出兵鎮壓,成功平定三藩之亂,維護和穩定了大清王朝對中國西南部的統治,這是康熙皇帝執政早期的傑出政績。

三藩之亂平定後,康熙皇帝創造了收復臺灣的偉大成就。當時,臺灣由民族英雄鄭成功建立的堅持反清復明的鄭氏政權統治,康熙皇帝爲了實現中國領土完整和統一,而且趁着鄭氏政權已經衰落,毅然出兵進攻臺灣鄭氏政權,成功在公元1683年,即康熙二十二年收復臺灣,次年設置臺灣府,由福建省管轄,至此臺灣重新納入中國版圖。

康熙皇帝第三件偉大成就是對外抗擊沙皇俄國對中國的入侵。當時,沙皇俄國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在位沙皇是彼得一世,後世尊稱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爲了進一步擴張領土,派兵入侵中國與俄羅斯的邊境,在黑龍江一帶燒殺搶掠,康熙皇帝聞訊後果斷出兵反擊,史稱雅克薩之戰,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俄羅斯的入侵反擊戰,最後結果是中國大清王朝完勝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中國在康熙皇帝的統治下,取得了抗擊外來入侵的偉大勝利。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還有很多,其中一項是徹底征服和統一蒙古部落,早在皇太極在位時期,塞外蒙古部落已經基本被大清王朝征服和統一,但時不時有分裂和叛亂的勢頭,康熙皇帝爲了徹底解決蒙古部落分裂和叛亂的問題,發動三徵噶爾丹,噶爾丹是蒙古部落的大汗,最後在公元1696年徹底平定噶爾丹企圖分裂中國的陰謀,康熙皇帝再一次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當時的外蒙古也是中國領土。

以上都是康熙皇帝爲了維護中國統一所創造的成就,對中國歷史發展有極其重要的貢獻,屬於武功方面的成就,但是康熙皇帝在文治方面的成就同樣出色,他加強中央集權,把君主權力和封建專制發展到頂峯,同時注意休養生息,重視中國各民族的關係,尤其是佔據統治地位的滿人和佔據主體的漢人的關係,大量重用漢人官員,對國家和百姓實行仁政,令中國封建社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康熙皇帝在位長達61年,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親政也有55年,他對大清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等等諸多方面都有傑出成就,爲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盛世——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歷史的一位千古帝王。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因病駕崩,終年68歲。鑑於康熙皇帝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尤其是對維護中國統一作出的貢獻,大清朝廷在廟號和諡號方面,選了中國歷史從未有帝王用過的廟號“聖祖”和諡號“仁帝”,合稱“大清聖祖仁皇帝”,以彰顯康熙皇帝的偉大。

從康熙皇帝所創作的文治武功和一生,他確實有資格得到廟號聖祖和諡號仁帝,是中國歷史絕無僅有的大清聖祖仁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