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以开放、包容、自信和繁荣而著称的朝代,都城长安则是唐代灵魂和核心所在,是当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东方大都市。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史馆馆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

  在今朱雀大街南端,

  有一片热闹街区,

  西安人都熟悉,

  叫作“明德门”,

  往来于此,

  却见不到这座所谓的“门”。

  也许只有老西安人

  才能说上这其中的门道。

  这座“门”被繁华包裹,

  依然存留在此处,

  距今悠悠千年。

  那是一方静谧之地,

  仿佛遗世独立,

  与周边喧嚣无关。

 明德门作为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位处当时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道的南端,可谓是唐朝国门之所在,也是唐朝历代皇帝南出赴天坛祭天的必经之门,其政治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的西安城

  已经完全覆盖了

  唐长安城遗址。

  唐长安城保留在

  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的

  遗址点已经屈指可数,

  无比珍贵。

发掘时间1972年1972年10月至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了明德门遗址。

 天子五道门

 隋唐第一门

  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家宫殿)、皇城(中央官署区)和外郭城(市民居住区)三部分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

  唐都长安的外郭城共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

 明德门遗址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唐长安城的重要遗址。

 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

 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

  1972年发掘时,明德门遗址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正是那次发掘让世人看到了明德门五个门道的建筑形制。

 考古队当时在五个门道中发现只有东西两端的两个门道有车辙,有的车辙还是从中间三个门道的前面绕至两端门道通行的。

 由此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明德门中间的三门应该是不准行车的。

同为“五门道”的大明宫丹凤门

  史书记载,在隋初创时,杰出的建筑家、将作大匠宇文恺在建筑形制上已对此门作了特殊的强调处理,采取了罕见的五个门道,而其余八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

 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首座五门道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启动时间2018年2018年6月18日,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

 自1972年经考古发掘以后,

 由于历史及其他种种原因,

 遗址仅以简单围墙围护,

 而周边逐渐被

 城中村房屋建筑密集包围。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极大地提升了西安的世界影响力。明德门遗址其实也是很好的候选遗址点,由于当时遗址的保护环境不佳而痛失良机。

 如今,西安市委、市政府排除各种困难开展保护,明德门遗址区将建设成遗址公园,将成为西安市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西安市先后公布了

《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17年9月)

《西安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2018年3月),

  都为保护西安的文化遗产

 给予了政策支持。

著名考古学家安家瑶

 安家瑶认为,明德门遗址作为唐长安城的国门之所在,不仅仅是唐长安城的重要地理标识,也是古都西安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物证,不仅要保护好,也要展示利用好。

 明德门遗址不应仅是孤立的遗址点,而要把它纳入到整个长安城遗址之中,要与南城墙遗址带、朱雀大道中轴线、皇城、宫城区的遗址点区联系起来,这样明德门遗址的意义就更能突显出来。

  1972年,明德门遗址考古发掘

  为保护明德门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由于当时的发掘面积局限,

  有关遗址的城壕、两侧阙楼、

  两侧马道、内侧街道、

  与里坊区的衔接等具体信息

  还需要进一步搞清。

  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

  一经启动,

  将进一步开展考古工作,

  为遗址公园的规划、展陈、保护

  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资料。

  唐长安城遗址

  是西安独特的文化资源,

  保护好利用好

  祖先留给我们的资源,

  才能将西安建设成

  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共存的

  国际化大都市。

明德门遗址保护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勘察确定了唐长安城及其各城门的位置;

 1972年10月~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了明德门遗址;

 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部分,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前后明德门遗址所在区域发展迅速,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区;

 2014年,受西安市文物局委托,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设计工作;

 2015年,杨家村的拆迁工作全面完成;

  2016年,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并原则通过;

 2017年,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陕西省文物局核准,并受到了西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更好地保护遗址环境,市政府多次协调,修改城市道路、完善区域规划,为区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西安日报、西安晚报

 图片来源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