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靈魂拷問4:如何畫書,能讓人看懂。每一次地圖的繪製過程也是對自己閱讀目的及思維過程的一次“看見”,其間會產生靈魂拷問無數,而每個月畫書會的分享交流會是我們彼此看見問題,探索解決方法的嘉年華。

原標題:海量信息不迷路,畫書帶你上高速

一次有靈魂的閱讀

應該發出靈魂拷問

帶着目的的旅程

將收穫無數

3月畫書會主題書目《溝通的藝術》,是一本長達520頁的教科書,光參考文獻列表就有60多頁。本月20多位畫書人肝了1個月,爲我們帶來了他們風格迥異的視覺作品,如同地圖般引導我們在紛雜的信息迷宮中找到方向。

每一次地圖的繪製過程也是對自己閱讀目的及思維過程的一次“看見”,其間會產生靈魂拷問無數,而每個月畫書會的分享交流會是我們彼此看見問題,探索解決方法的嘉年華。

靈魂拷問1:知識點繁多的書,應當採用線性閱讀還是擴展閱讀?

擴展閱讀和跳着看可能更有趣,閱讀時看到一些不懂的點,很容易會去找其他資料做擴展閱讀,讀着讀着就收不回來,越擴越大。如果書本身的結構性不是很強,可以跳着讀也可以找資料補充信息;但如果章節之間本身有很嚴密的邏輯,那就要控制發散性,先把手裏這本讀完。

畫書作者:隨風

靈魂拷問2:看完全書再畫書,還是邊看邊畫?

先看完一遍,再開始構思動筆畫。畫書的難點在於構建框架,因此擁有對整本書的全局觀很重要,讀的時候把重點圈出來,畫的時候隨時翻閱、回憶、摘選。

畫書作者:郭婧

靈魂拷問3:書的信息太多,如何在框架與點之間做取捨?

如果能畫出框架,當然是很鍛鍊結構化思維能力的,但畫什麼還是取決於畫書的目的。 如果讀一本書,能解決我們的困惑和訴求, 也很有價值。因此不一定要事無鉅細地羅列書中的內容, 可以選擇畫自己記憶深刻的、對自己有價值的或是與自己的生活有關聯的點

畫書作者:sea

靈魂拷問4:如何畫書,能讓人看懂?

不一定要讓人看懂。結構化的畫法便於梳理信息,故事化的畫法便於傳播和分享,不同的畫法可以達成不同的目的。下筆之前,比起思考如何讓人看懂,更重要的是明確畫書的目的。

畫書作者:祖欣冉

靈魂拷問5:如何用圖像表達高級詞彙,比如“文明”?

文字的涵義是發散的,具體的場景賦予文字具體的意義。可以結合這個詞語出現的場景、對畫書者個人的獨特意義,來收縮它的涵義。另外,視覺元素並非只有擬人化才能形象地表現,只要能喚起觀者的記憶和共鳴,就能達到傳遞自身想法的目的。

畫書作者:鄭小歪

靈魂拷問6:怎樣配色?

初學者可以遵循“不超過3種色系”的簡單原則。在悅目的基礎上,不妨讓顏色發揮作用,如用顏色A表示章節名稱,用顏色B表示自己的問題,用顏色C表示在書中找到的答案;另一種常見的方案是,一個章節或一個類型的內容使用一個顏色,以此區分內容模塊。網上有不少app可以提供配色方案。

畫書作者:李盟

以上內容是3月畫書分享會的討論所得,此外我們還有一些額外收穫:比如有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帶着孩子一起參加,孩子們之間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父母們相約着開學後讓畫二代一起入坑;比如一直擔心自己作品不夠生動的朋友,意外得知自己是現場人人羨慕的結構化信息達人;比如有一位隱喻鬼才將美妙的溝通比喻成一支配合默契的雙人舞,而這一靈感來自於她過去學舞蹈的經歷。

在這裏,我們能看見層出不窮的思維火花的碰撞,越來越多的人用認真閱讀表達對前人智慧的尊重,父母們將閱讀變成家庭教育的美好繼承。

在這裏,所有人向所有人學習。

4月線上分享會月底來襲

敬請期待【畫書】公衆號預告

#只要你尊重知識,沒有一次閱讀是徒然的#

MAP畫書會 讓閱讀有趣更有用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衆號:畫書

微信個人號:ruloni

【原創聲明】

本文中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如需使用,請聯繫我們,謝謝!

文案:晶晶

編輯/手繪:木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