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無商不奸。然而,達茂草原上的牧民偏偏喜歡這些“奸商”。爲了這些“奸商”,牧民竟然組成一支武裝,專門爲這些“奸商”保駕護航,而且,無論颳風還是下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這支武裝就是二十世上半葉活躍在達茂草原上的保商團。

草原上的商貿活動要追溯到明朝隆慶年間,那時,北元蒙古帝國的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與明王朝開通了一些貿易點,蒙古貴族用他們的牲畜或皮毛換取內地商人手中的茶、鹽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雙方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雙方交易停止。到了清朝,康熙三徵噶爾丹,大批軍隊深入漠北,需要大量物資。“其地不毛,間或無水,至瀚海等沙磧地方,運糧尤苦”,於是,康熙允許商人隨軍貿易。這就是旅蒙商的雛形。

牧民與旅蒙商的約定

根據現存的《綏遠概況》記載,歸化城有三條商道通往外蒙古――

第一條是歸庫路,即歸化城到大庫倫(今呼和浩特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此路共有大小36個站點,全程一千餘公里,沿途水草還不錯,無河流阻隔,駱駝商隊運輸需36天。

第二條是前營路。清朝外蒙古的烏里稚蘇臺被稱爲“前營”。由歸化城經外蒙古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至烏里雅蘇臺,大小共60個站點,全程兩千餘公里,駱駝商隊60天可以到達。

第三條是後營路。外蒙古最西端的科布多被稱爲“後營”。由歸化城到科布多,大小73個站點,全程三千餘公里,駱駝商隊70天可以到達。

歸化城的旅蒙商赴外蒙古,召河和百靈廟是必經之地。

要喫飯就得有鍋,要穿衣就得有布,要走路就得有鞋,這些東西牧民難以生產,基本上依賴於內地。現在我們的一些酒店裏有一道菜,叫鐵板烤肉。據說,這道菜最初不是用鐵板,而是用石板。爲什麼不用鐵板呢?因爲沒有鐵。

牧民與旅蒙商的約定

明朝中期,朝廷嚴格限制鐵器流入草原,草原上的牧民沒有鍋煮肉,總不能茹毛飲血喫生肉吧?於是,牧民架上石板,把肉放在石板上,下邊點着火,後來演變爲鐵板烤肉。沒有布,冬天還好,牧民披上羊皮襖,暖暖和和。一到夏天就不行了,羊皮襖裹在身上不但太熱,而且,還散發出難聞的羶臭味,更要命的是羊皮襖是蝨子談戀愛的樂園,裏面的蝨子都成蛋!鞋還稍好一點,牧民用牲畜的皮縫縫就能做一雙,但還是不如內地的鞋穿着舒適。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鹽。幾天不喫鹽,人就沒有力氣,騎馬上不去鞍,放牧追不上羊,嚴重時連路都走不了,跟得了軟骨症差不多。

這些問題誰來爲牧民解決?旅蒙商。

旅蒙商到外蒙古做生意,沿途不但賣貨,還送貨上門;不但送貨上門,還大量的賒銷。爲什麼要賒銷?因爲草原生活落後,經濟單一。要牲畜、要皮毛有的是,要錢他們卻拿不出來,旅蒙商就跟他們以物易物。但是,旅蒙商是達茂草原的過客,他們的目標是外蒙古,他們不能把牲畜和皮毛到外蒙古,那太不方便了。所以,他們就把貨物先賒給牧民,等從外蒙古回來時收賬。

牧民與旅蒙商的約定

蒙古民族是遊牧民族,一片草場被牲畜啃得差不多了,就要轉場到另一個地方去,不然牲畜把草連根拔掉,那就成了殺雞取卵,草場就會成爲沙地。爲了保護生態,他們需要換一個地方放牧。可是,純樸善良的蒙古族同胞雖然轉場去了他處,爲了不錯過旅蒙商回來收賬,牧民幾家協商,在當初與旅蒙商集中交易的地方留人,專門等待旅蒙商歸來,支付旅蒙商牲畜和皮毛。

這是旅蒙商和牧民之間內心的約定。契約是多餘的,簽字畫押也是多餘的,這個約定寫在心裏,刻在心上。這種誠信是自發的,是沒有任何人強制他們的,更沒有人違背。

二十世紀初,天下大亂,草原上盜賊四起,他們殺人越貨,橫行霸道,一批又一批旅蒙商被搶被殺。旅蒙商不到草原來了,牧民買不到鹽,買不到布,買不到鍋,買不到鞋,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成了奇缺之物。我們可以想象,那一定是物價飛漲。辛辛苦苦幾百年,一夜回到公元前。見不到旅蒙商,牧民望眼欲穿,日子簡直沒法過。於是,蒙古民族的民間武裝保商團閃亮登場。

牧民與旅蒙商的約定

保商團最初就是“鄉勇”,始於康熙年間,是維護地方治安的。辛亥革命前後,綏遠總商會爲了保護商隊的利益和安全,在綏遠總商會會長大盛魁商號的總經理段履莊主持下,組成一支“鋪勇”。這時的“鋪勇”主要是漢人。後來,一個叫銀海的喇嘛組建保商團,“鋪勇”撤回商號,保商團的官兵基本上都是牧民。

銀海喇嘛的保商團有三個連,一連駐在武川,二連駐在召河,三連駐在百靈廟。每個連百八十人,牧民自備馬匹當差。保商團三個連分段護送旅蒙商,從歸綏到召河由一連負責,從召河到四子王旗的哈沙圖廟由二連負責,從哈沙圖廟到中蒙邊境的開林嘎少由三連負責。旅蒙商的安全有了保障,商隊的駝鈴聲又在草原上響起。

銀海喇嘛死後,日格金接任保商團團長職務。日格金死後,奔布楞當了保商團團長。在奔布楞時期,日軍佔領了內蒙古西部地區,保商團被整編爲“烏盟國境警察隊”。日本投降,綏遠地區恢復了國民政府統治。保商團被改編爲保安隊,後又編入騎兵第十二旅。但是,不管風雲如何變幻,保商團與旅蒙商的感情是剪不斷的,旅蒙商與牧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來源:包頭文化在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