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一些觀衆覺得《長安道》是一部商業類型片,但對於我,它還是一部作者電影,影片多少都還暗藏着我個人的表達。”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在問到類型片會不會影響作者導演的個人表達情況時,導演李駿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雖然與王小帥、婁燁、路學長等導演同爲85班,並被外界貼上第六代導演的標籤,但李駿有着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他的作品帶着“高大強”(高智商,大話題,強情節)的特點,情節上注重複雜推理,精彩通俗的故事以及富有魅力的人物也讓這些作品贏得主流觀衆的廣泛認同。

與國內多數導演只能在電視劇或電影某一領域取得輝煌的成績,而一旦跨越另一領域顯得水土不服不同,李駿卻打通了二者的鴻溝,他既拍出《和平飯店》這部創下CSM52收視破1記錄的電視劇,也拍出《驚天大逆轉》這類高品質的中韓合拍影片。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在新作《長安道》將在本月15日上映之前,導演幫也和導演李駿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從這部電影的藝術創作,到如何駕馭電視劇和電影的創作指南,李駿也一一作了分享。

《長安道》是一次極致的創作體驗

近兩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迎來了一波熱潮,去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聚焦社會問題而引來觀衆的普遍共鳴,最終成爲市場的爆款;上個月上映的《少年的你》探討的校園問題也同樣引來大衆的關注,如今已經獲得14億的票房成績。

與之相比,《長安道》也有着現實主義題材的特點,影片探討的則是大衆都會面臨的家庭問題,其中父女、夫妻等親情關係的觸及,對於觀衆也更爲熟悉,也更能激發他們內心的共情,影片也明顯帶着黑馬的氣息。

《長安道》根據海巖的小說《長安盜》改編。李駿透露他選擇這部小說更多是被其中父親殺害女兒的情節所吸引,這樣的情景在生活中很少發生,但這背後的故事很有意思。

不過將此改編成電影難度卻很大,“小說裏的人物設置是比較電視劇化的,有長長的前史,關係錯綜複雜,它不是一個極致衝突下瞬間的一種東西的爆發。難就難在又要保留小說中的東西,又要有一個電影的概念,而且還要在兩個小時裏得以呈現。”

爲此,電影必然會砍掉小說中很多的支線人物,包括案件本身、環境以及次要人物的戲份,這些也不得不進行極大的弱化,“之前一個版本里所有支線的人物都做的很豐滿,包括影片中邵寬城的女朋友、警察局裏的李隊長,以及老警長,這些在三個半小時的版本里都有。”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即便如此,影片還是將重心放在了人物的塑造上,尤其是萬正綱、林白玉、趙紅雨、邵寬城這四個核心人物,這些重點深挖的人物多少也都有我們自己的影子。對此,李駿解釋道,“人物的豐滿度、多面性,人物的現實感以及他跟生活之間的勾連,不同的人物處在一起引發的衝撞和矛盾衝突,這些一直都是影片着力表現的。”

此外,盜墓題材在表現上也不像警匪片裏常見的販槍、販毒這類涉及生死,一上來就給人很硬朗的感受,它的外在動作戲不強,力量比較弱,很難一下子就把觀衆緊緊抓住,這些也都成了影片的難點。李駿透露影片在劇本環節,就投入了兩年的時間,他和影片的另一個編劇丁小洋先後做了七個結構的故事。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七種不同方向的、類型的,有純商業類型的,也有偏藝術表達的,最後才定下了這個類型化程度更高,又夾帶個人表達的結構。”

電影和電視劇並非不可逾越

在《驚天大逆轉》之前,李駿一直以衆多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而爲人熟知,比如《中國式結婚》、《落地,請開機》、《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和平飯店》;多年不再涉獵電影的他也未讓外界看到他有操作電影項目的能力,直到三年前《驚天大逆轉》這部犯罪懸疑影片的橫空出世。

前幾年電影市場上曾迎來了一波中韓合拍片熱潮,但這些影片無論是由中國導演執導,還是由韓國導演執導,最終出來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直到李駿的這部燒腦、情節上不斷反轉的影片出現,業內才意識到李駿原來也是一名出色的電影導演。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不過能夠同時在電影和電視劇自由切換的導演畢竟屬於少數,一些知名的電影導演拍出來的電視劇並未引發觀衆的認可,與此同時一些在電視劇領域很有聲望的導演轉型拍出來的電影也時常引發爭議。

究其原因,李駿認爲,“這些電影導演拍電視劇會帶來故事散,故事講的不好看的問題;而電視劇導演拍電影時,仍會延續電視劇單一很少變化的人物調度和戲劇調度,近景來回切換,依靠聲音來敘事這一套,這就會讓觀衆覺得這些電影作品過於平面。”

電影和電視劇雖然在製作以及觀看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別,但在李駿看來,二者的鴻溝並非不可逾越,二者都在給觀衆傳遞一個故事,而能夠有效打通二者的還是要依靠無比精彩的故事。

“電影雖然在呈現手段以及對於觀衆的注意力等方面要比電視劇更佔有優勢,但相比之下,電視劇反而承載了更多的敘事功能和講故事的功能,它呈現的更爲親民,內容上也更需要平實一些。”

在當前的電視劇和電影創作上,李駿透露道,二者的界限不僅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而且還在互相取長補短。“現在的電視劇也拍出了電影的質感,而一些電影也在從電視劇上汲取拉近與觀衆之間的距離的特點。”

李駿說他也在嘗試做一些融合,在感受電影能夠帶來力量感優勢的同時,又能夠用電影去實現電視劇承載的那種能夠讓觀衆沉下來的故事的功能。

之前的《驚天大逆轉》靠一波三折的情節以及邏輯縝密的故事吸引住了觀衆;這次的《長安道》同樣選擇了犯罪懸疑類型,而非線性敘事的結構也讓李駿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得到升級。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當然,李駿並不滿足於只提供一個精彩的故事,影片中的人性的善與惡在一瞬之間的轉換更能觸發觀衆的內心。人性的複雜和多面性是《長安道》的特點,它更能引發觀衆的共振。

我更願意成爲一位作者導演

李駿的作品雖然涉及職場、商戰等多個題材,但犯罪懸疑和家庭愛情一直是其主要核心類型。對此,李駿把自己歸類爲一名職業導演,他更願意拍攝市場上容易接受或者接受度比較高的作品。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選擇家庭或愛情題材是因爲我對現實題材更爲關注;選擇犯罪懸疑則是我對極致的故事或是人物之間極致的關係更爲感興趣。”當然如果碰到合適的項目,諸如古裝、歷史等更多的題材類型,他也同樣能夠駕馭,李駿補充道。

李駿以往的作品總能口碑和收視並重,他認爲自己雖然注重作品的個人表達,但更關心市場對於作品的接受度,因此他一直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創作。“我希望儘可能多的人都能夠看得懂,作品的到達率越高越好。”

當然作品通俗,這並不代表李駿沒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因爲喜歡浮石的小說《青瓷》,李駿特意買下了相關版權,並花了五六年時間去改編,最終李駿也通過這部作品完成了對官場以及現實社會的個人表達。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這是我非常個人化的作品,有我個人想表達的東西,但這不妨礙讓作品做得好看,也不妨礙大衆願意接受。”

而對於外界界定的商業導演和藝術導演的劃分,李駿認爲二者既然是通過作品來向目標受衆表達,那麼不可避免地都帶着商品的屬性,只不過受衆的羣體不同,規模不同罷了。也因此,李駿更願意成爲一名作者導演,他可以有自己的表達和偏好,但也注重作品在市場的表達,以及與大衆的互動。

作者導演往往都會參與到項目的編劇中。從這角度衡量,李駿也同樣如此。除了是《滄海有情人》和《長安道》的編劇,李駿在其執導的其它作品中也會參與到編劇的工作中,包括作爲導演,他還會給出劇本的結構、基礎的故事、脈絡框架、類型,以及劇本的人物的描繪等。但因爲劇本都是由編劇來寫,所以李駿也不會在這些作品上掛名編劇的頭銜。

“《長安道》之所以掛名編劇,是因爲後面幾稿都是由我自己來寫的。”

談到今後的打算,李駿透露他今年剛拍了一個美食類的電視劇,接下來他還準備嘗試做一個戰爭類的題材。“明年播出的《舌尖上的心跳》會是一個全新的項目,無論對於市場還是我自己,我希望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專訪導演李駿:《長安道》是一次極致化的表達

不給自己設限,在多個類型和題材中進行更多地嘗試和突破,在商業類型片中實現自我的藝術表達,這是李駿作爲職業導演的真實寫照。就像《長安道》這次敢於涉獵文物題材,在填補市場這一題材空白的同時,也將引起大衆對於文物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關注和沉思。

對於李駿的這部誠意之作《長安道》,我們相信這部高品質影片能夠得到觀衆認同的同時,也能取得應有的市場成績。預祝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能夠引爆市場,也期盼有更多的優秀電影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