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袁徵(Eric Yuan)在國內鮮爲人知,卻在硅谷的商業世界,創造了華人新的可能性——帶領公司成功上市,成爲全美國上市公司當中、美國面向全球的企業裏估值最高的華人CEO。而他的祕訣竟然是“開心”。

1994年,當中國還在由郵局通信,美國的比爾•蓋茨在日本發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講,他不會想到一箇中國小夥子恰巧在現場聽了那場演講,並深受啓發,決意前往美國追逐這波互聯網的革命熱潮,並由此開啓了他進擊硅谷華人CEO之路。

這個小夥子就是袁徵,山東泰安人。他後來創辦了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今年4月19日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跟微軟的視頻服務直接競爭。

山東程序員41歲創業逆襲成全美最受歡迎CEO,公司市值近200億美金,祕訣竟是“開心”

25年後,在2019年11月舉辦的GGV Evolving Enterprise企業互聯網變革大會上,袁徵通過Zoom視頻對話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亮相中國,身份已經轉變爲美國市值近2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我們要謙虛,要保持不斷學習,作爲CEO,你要開心,要讓員工開心,股東開心。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情是問我自己是否開心,如果我不開心我要找到根本原因,包括Zoom的員工也是這樣,你不開心可以在家待着,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說話時帶着明顯的山東口音、歡快而厚重,時不時因爲一句接地氣的回答逗笑觀衆,面帶笑容的袁徵以他“開心”的理念和追求征服了全場。

而在視頻現場看不到的另一面是,2018年,袁徵擊敗硅谷一衆巨頭,榮登求職網站 Glassdoor的美國最佳CEO榜首。這是第一次非白人CEO榮登榜首。這個一路逆襲的男人,從90年代一名普通得不得再普通的數學和計算機系的畢業生,逆襲成爲通訊領域巨頭的硅谷CEO,也帶領Zoom在WebEx、蘋果 Facetime 和谷歌Hangout 等巨頭的激烈競爭中,一路逆襲殺出重圍。

逆襲之路:從被拒籤8次到硅谷億萬富翁

袁徵赴美追夢的第一關就不順利,由於語言等原因,袁徵第一次申請美國簽證便遭到了拒絕。此後兩年,他接連申請了八次簽證,終於在第九次嘗試時獲得了簽證許可,於1997年才抵達美國。

初到美國時,袁徵不會說英語,但是憑藉編程的技術,他成功加入視頻會議軟件公司WebEx,成爲十幾名初創工程師之一。從工程師到工程師經理,再到高級工程師經理、總監、高級總監,一直到副總裁,袁徵在WebEx工作的14年裏,職位不斷提升。

2007年,思科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ebEx。隨後,袁徵升職爲思科工程副總裁。在他的帶領下, WebEx從最初的10名工程師發展到800多名,並將收入從0增長提高到8億多美元。

過程中,袁徵的勤奮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1997年-2011年,袁徵每天都比本土員工早一個半小時到崗,沒日沒夜得努力,風雨不改整整十四年。袁徵表示,“我知道我必須努力工作,所以我就按我想的做了。同時,我也很偏執,我對自己說,我必須更努力地工作。那就是我唯一比我的競爭對手更瞭解的事情。”

但加入思科後,Webex的創新開始放緩,甚至停止。袁徵每天早晨起來的時候並不高興,因爲每次造訪WebEX的客戶都發現他們不高興。當初設計WebEX的時候只是爲了方便人們分享PPT,但三四十年之後出現了全新的問題,客戶希望得到一種統一的解決方案。這需要重寫代碼,但是思科不願意,袁徵只能離開。”

2011年,袁徵離開思科,創立Zoom,大概有40多個工程師也跟隨他一起去了。在GGV Evolving Enterprise大會現場,袁徵開玩笑道:“我覺得我做一個產品能讓用戶開心的話就很好了,如果產品很好又便宜的話就更好了。如果我聽其他投資人的話就不會做Zoom了,因爲當時沒有一個投資人會做Zoom。”

2019年4月19日,由袁徵創立的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IPO定價區間爲32美元至35美元。交易的第一天Zoom的股價就飆升80%,當日盤中一度達到66美元,最終收於62美元,漲幅72.22%,市值近160億美元。憑藉着這次上市,擁有公司22%股份的袁徵成爲了硅谷新的億萬富翁。

殺出重圍,Zoom做對了什麼?

Zoom並不是在空白的市場上出來的創新產品,相反,這個市場原來就有很多玩家,例如微軟的Skype、Cisco的Webex、Google的Hangouts、GoToMeeting等等,這些產品原本已經佔據了很大的企業服務市場,

所以,當袁徵離開Cisco,準備開一家公司做一個與之競爭的產品時,所有人都說他瘋了。理由是“這個市場太擁擠了“。袁徵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做這個市場裏最好的產品。他的原話是:

這個市場確實競爭特別激烈。 但是潛力很大。 如果我們的產品比其它的都要好,我們就能活下來。

相比於競品,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問袁徵,Zoom產品的優勢是什麼?

袁徵的回答是,“從外觀來講差不多,都是會議,但內部的架構非常不一樣。比如說你開福特和開特斯拉都是一樣的車,但是裏面的引擎完全不一樣。我們核心的架構主要以視頻爲主,如果用戶用視頻的話,我們做到最最簡單的,效果最好的。比如說十年前的畫質不好,但是現在你可以看清楚我,可以聽客戶的反饋,比如說我現在用的是虛擬背景,有很關鍵的會議背景的話還有水印。用戶喜歡你,然後你就會活下去,這個市場很大。”

很快,Zoom用上面這些產品都無法比擬的速度攻佔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

這種速度上的差異來自一個很簡單的原因:Zoom能夠提供更好的體驗,這種體驗不僅僅能給到已有的用戶,還能給到那些被現有用戶邀請參加會議的新用戶,而這些新用戶又會不斷地轉化爲付費用戶。

A16Z的投資人Andrew Chen(前Uber的增長官)分享了這麼一個小細節:“有一天Eric給我打電話,讓我諮詢一下我所投的公司當中屬於Zoom的客戶,他讓我幫忙收集所有對Zoom的不滿。Eric要拿去專門安排一個PM去都改掉。”

因此在Zoom,收集和響應用戶反饋是他們做行業第一產品的關鍵。而且很多時候,Zoom的團隊通過自己的產品會議裏去收集反饋。

同時,他們一個最重視的指標是NPS (Net Promoter Score),大概的測量方式諮詢用戶:“從0到10,你多願意(或不願意)把產品分享給他們身邊的人?”分數是從-100分到+100分,(-100就是地這個產品排斥到了極點)。而Zoom的得分是69分,同行裏的平均水平是19至48分。

Zoom的營利模式是免費至增值模型,也就是一般用戶可以免費使用,但也提供專業版和企業版,付費版本有更多功能和個性化的需求。而免費使用的版本,最長的視訊時長是40分鐘(一般到了35分鐘的時候會提示:40分鐘後會議會斷開,付費用戶可以免除此限制)。

最後一輪領投的Sequoia(紅杉資本)在接受TechCrunch專訪時說:

我們一直在關注視訊會議這一塊。我們深信這是一個很有潛力很大的市場,並且極需要創新。但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客戶喜歡的產品。直到有一天,我們所投的公司在向我們瘋狂推薦和讚美Zoom。

管理的祕訣:“開心快樂”與“自我學習”

早在上大學期間,因爲與女朋友異地戀,袁徵便設想過這樣一款智能設備:只需點擊一下就能跟相見的人見面,當時的袁徵只有20歲,而創立Zoom時,他已經41歲,體力不如以前,反而對人生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在創立Zoom的第一天,袁徵獨自坐在辦公室裏,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我想要爲一個怎樣的企業工作?”最後他的結論是:要讓別人快樂。

“傳遞快樂 Deliver Happiness”,是袁徵一直強調的公司文化,“作爲CEO要努力讓員工高興,員工高興了就會想辦法讓客戶高興,客戶高興了我就會高興,我高興了就會再想辦法讓員工高興。就是這樣良性的循環,簡單又高效。客戶高興了,公司就可以活下來。

袁徵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情是問自己是否開心,如果不開心就要找到根本原因,他要求Zoom的員工也這樣,不開心可以在家待着,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早年努力工作的經歷似乎也在影響着袁徵的管理理念。“自我學習”成爲Zoom員工重要的必修課。在Zoom內部,袁徵一直鼓勵員工們多多讀書。任何Zoom的員工,無論何時爲自己或家人購買書籍,都可以向公司申請報銷。同時,袁徵也會在公司召開全員會議,員工們可以自由地提出任何關於公司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

他不願意跟員工提996,員工喜歡自己的工作,就會發自內心的去做,“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有很多996制度剛開始還可以,時間長了就不行了,沒有可持續性,因爲它涉及到家庭、工作。

2018年7月,求職網站Glassdoor評出了全美100強CEO榜單, ZoomCEO袁徵以99%的員工好評率奪冠,成爲首次榮登榜首的非白人CEO。現在,Zoom在全球擁有1300多名員工,每年爲超過200億分鐘的視頻會議提供服務,其客戶包括三分之一的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和美國排名前200大學的90%。

如今,年輕時分隔兩地的女朋友現在已經是他的妻子,當初白日夢般的設想最終還是實現了。

作爲土生土長的華人,袁徵能在美國取得這樣的成功,激勵我們:大陸來的中國人不光可以做Facebook VP of Enginering和Pinterest SVP of Engineering,也可以創業成功,走上人生巔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