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當“地主”謀發展 振興鄉村整鼓腰包

“範師傅,你養的這隻狗能長多大啊”?“最多就這麼大,我都已經養兩年了,這是個寵物狗,長不大的”。在眉山市彭山區彭溪街道興崇村,將土地流轉後的村民範師傅夫婦倆每天晚飯過後都會到已經連成片的田地間走走,前年他還特地買了一隻寵物小狗,像城裏人一樣散步的時候就牽出去溜溜。

興崇是彭溪唯一的農業村,全村土地平坦寬闊,深農改以來,興崇村抓住機遇,全村流轉土地3800多畝,流轉率達85%以上,入住業主76戶,規模種植有紅心柚、葡萄、藍莓和四季檸檬等現代特色農業。

土地流轉出去了,村民們的閒暇時間多了不少,但大家早已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閒不住的村民們便在謀劃新生活的道路上奮勇向前。這些年來,大家雖然“沒了地”,但腰包裏的錢不減反增,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開創了各自的新農村生活,推動鄉村振興在興崇落地生根。

年輕的農民沒了地

有手藝有工作 不着急

三十出頭的陳軍是土生土長的興崇村人,早年和父母一面種着自家幾畝地,一面四處打點零工。自從深農改實施後,家裏的地流轉給業主種了檸檬,陳軍一家人便閒了起來。“我年紀輕輕的不可能就混時間,不種地我總要有自己的事做,學一門技藝纔是長久之計。”如今,作爲一名出色的移動寬帶安裝員工,陳軍靦腆地說道。

村裏像陳軍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有的考上大學外出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在將地流轉後都分別謀求了新的出路,大多都學了傍身的技術。近幾年,大家雖說沒種地,但家家戶戶在追求更好生活的道路上沒有懈怠,反而越發喫苦耐勞。新修的水泥村道邊一幢幢別墅模樣的房屋鱗次櫛比的排列着,多數人家的庭院裏都停着一輛小車,房前屋後栽種的各色花果樹下成了村民們夏天納涼的好地方。

由於興崇村毗鄰城區,村裏的學生按片區劃分都在城裏上學,幼兒園的小朋友讀書有全區統一的校車接送。陳軍的妻子也在城裏找了工作,幾年來,陳軍像城裏的上班族一樣,每天早上先開車送兒子上學,然後送妻子上班,自己再到公司報道,而他的父母也沒有閒着。

老一輩不種地

拿了租金拿工錢 不犯愁

陳軍的父母在興崇村種了一輩子地,突然“地沒了”,習慣了勞動的莊稼人難免有些不習慣。但受年齡限制,村裏老一輩的生產生活狀況一時間成了問題。隨着各大業主投資園區,平整土地、播種種苗、施肥灌溉、修枝剪葉……都急需人手,村裏的老一輩無疑成了最佳人選。業主招到了工人,村民就近解決了就業,互惠互利的雙贏格局讓大家皆大歡喜。

五十多歲的任阿姨說:“一年平均下來我要到葡萄園和檸檬地裏打工二十天左右,每天有60到80塊錢的工錢,加上每年的土地租金,我自己的零用錢就夠了”。據悉,任阿姨的老公陳大伯是個手藝人,左鄰右舍的水管漏了,電路不通,要做個衣櫃都來找他,近年來,城裏不少裝修公司也來請他,地流轉了,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倒更充實自在。

村集體凝聚力量

推動鄉村振興

土地流轉了,興崇村有了自己的村集體。隨着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建立,業主們逐漸將各自的種植標準向高層次靠近,爲了讓各自的園區得到有效管理,業主們每年會向村集體交納一部分管理費,一年的加起來得有15萬。

村集體便將這部分錢用於園區的道路修建和村裏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等,爲各大業主做好服務的同時也造福了村裏的百姓。

草長鶯飛的四月正是萬物爭春的好時機,時下柚子花香四溢,葡萄枝條蔓延,四季檸檬幼果初掛……晚飯過後,大家經常會結伴而行到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園區內散步,聊聊這些年來各自生活的變化,比比各自土地的租金,談談下一步的打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