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古人養生,順應四時。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那本被視爲養生寶典的《黃帝內經》要告訴我們,四季養生,要有方法。

“春三月,此謂發陳。……養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謂蕃秀。……養長之道也; 秋三月,此謂容平。……養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謂閉藏。……養藏之道也;……”

往簡單了說,就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幹適合的事兒。

喝巖茶,也不例外,講究因時制宜。

在相應的時間裏,才能喝到對味的巖茶。

這也是近來諸多茶友關注的共同話題:現在這個季節,喝什麼巖茶好。

中足火巖茶,正當時!

十一月,是喝一些耐火品種的好時節。

所謂耐火,即經得起焙火,通常火功較高,往往能焙到中足火。典型代表:水仙、肉桂、大紅袍、鐵羅漢、梅佔等。

品種的選購,豐儉由人,多寡隨意。

值此時節,我們要側重於火功的選擇。儘可能挑選一些焙火足的巖茶,這樣不容易返青,能喝的時間,更長一些。

且一些中足火的巖茶早已經蓄勢待發,火氣盡褪,香氣顯露。

如茶友M君反饋:“水簾洞老叢梅佔,真是太好喝了!叢味足,還有梅花香,水也稠得不得了。麻花,再給來兩斤。”(這位朋友,準確概括了現階段梅佔的特點,證明有認真在喝茶。)

梅佔,可謂一鳴驚人。

在一個多月前,它初次與麻花邂逅,身上還攜帶着些許的火氣,微微地蓋住了梅佔的清冽梅花香,似朦朧的面紗,香氣還不夠真切。

那時候的梅佔,雖然香氣和口感還沒有達到巔峯狀態,但也可以用茶中翹楚來形容。加之有水簾洞這個有利的靠山,四十年老技師的工藝加持,更是在高品質巖茶的路上,一騎絕塵。

耐着性子,等到現在,火氣已經吐納乾淨,梅花香、叢香成爲主流,熠熠生輝。

好茶,值得等待。

再比如最近喝到的兩款肉桂,也讓人心動不已。

其中一款果香肉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驚豔衆人。

第一衝,桂皮香顯露。中規中矩的香氣,不會出錯。

第二衝,果香炸裂,搶了桂皮香的風頭,甜蜜蜜的滋味佔據杯蓋、水香。

第三衝,後悔前兩衝沒有仔細體會湯水的滋味。這一衝,認真啜一口湯,滿足感瞬間侵佔整個胸腔。這肉桂,不僅香,還好喝。

要是能把這款肉桂作爲口糧茶,會覺得毫無遺憾。

第四衝,桂皮香的辛辣感開始發力,成爲湯水的主旋律,舌尖泛起清涼感。

第五衝,果香微有下降,但茶湯辛辣勁半分沒有減少。

果然,又是一款好山場和好工藝的結合體。

焙到中足火還能有如此充足、豐富、層次多變的香氣,實在是讓人挑不出毛病。

所以,每年麻花最喜歡的季節,就是十一月。

入冬,可以裹得像只熊。更要命的是,還有喝不完的好茶!

中足火巖茶最好的狀態,將從十一月開始!

此時,盡情挑選你愛的品種,肆無忌憚地開始喝茶吧!

初冬季節,除了要感受中足火巖茶的豐富韻味外,還不能忽視那些低火功的巖茶。

對於一些還在進階的茶友而言,中輕火類的巖茶,是打開神祕世界大門的鑰匙,是一款啓蒙茶。

在這個時間點,我們也不能忘記它的存在。

到了十一月,一些低火功的巖茶,要抓緊時間喝完,要是再繼續存放下去,怕要迎來它們人生的第一個低谷與磨難——返青。

有舍必有得。

低火功巖茶爲了保留巖茶的香氣,在火功的選擇上,還留有很大的餘地和空間,並沒有將火焙得很高。加上焙火時間較短,往往難以焙透。

而這種焙火的特性,就會導致巖茶可保存時間短,容易出現返青的情況。

低火功巖茶,真的是要趁新鮮喝。

保留香氣的同時,卻縮短了可保存期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這個道理。

故而,十一月,最好把那些焙火不高的巖茶,喝完,別留有遺憾。

落肚爲安,纔不浪費。

丹桂飄香、黃葉遍地、窗外寒風有點冬天的味道,是多數南方人對初冬的印象。

對於巖茶愛好者而言,十一月則是好茶的獨家記憶。

那些焙足了三道火的水仙、肉桂,也完成了最後一個階段,褪火完畢。宛若新生的巖茶,帶着最完美的狀態,闖入大衆的視野。

突出的品種香,醇厚稠滑的湯水,迅猛的回甘,充足的韻味……這些,都印在了此時的正巖茶中。

在十一月的巖茶江湖裏,麻花算是感受到什麼叫做左擁右抱,坐享齊人之福。

從此,麻花也更堅信一件事:總有好茶,在不斷刷新你對巖茶的認識!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