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今日起,“2018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在保利國際會展中心向公衆開放。此次文博界的盛會將一直持續至本月12日,80餘戶國內外參展商將在現場展賣中外古玩藝術品,文博界的專家還將在現場普及正確的收藏理念,併爲觀衆鑑定收藏品真僞。觀衆可通過現場登記方式,免費領取門票入場。

本屆博覽會的活動主題是“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文化遺產”。展會共計兩層,總展廳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左右。110個展位彙集了瑞典、尼泊爾、香港、臺灣、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地的知名古玩商,以及來自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杭州、洛陽、廣東、煙臺、信陽、湖南10個地方的文物商店,數千件精美器物,品類涉及瓷器、玉器、絲織品、書畫、天珠等十餘種。

在博覽會現場,胎骨纖薄堅緻,釉質潔白的清乾隆洋彩富貴牡丹紋盤;丹麥四大名匠之一的芬尤,於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北歐頂級純手工設計製作的古典傢俱;分別裝飾滿文及漢文的珊瑚齋戒牌等千餘件各具特色的古玩藝術品均已就位,供觀衆賞玩。

中國紫檀博物館今年爲文物博覽會特別甄選了紫檀雕月洞門架子牀、紫檀梳妝檯、紫檀嵌檀香雕千字文立櫃等館藏的二十餘件紫檀傢俱精品,現場配以宮燈、地毯和瓷器等生活用品一同陳設,整體呈現以中國紅爲主色調、清式風格的傳統喜房陳設,讓觀衆在現場不僅可以欣賞到至美的工藝,更能感受到中國匠人精神的文化精髓。

被譽爲水上“絲綢之路”的京杭大運河也被“引入”展廳。此外,“隋唐大運河古陶瓷館”也蒞臨展會現場,作爲我國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窗口,向公衆展示運河故道,發現的出土陶瓷文化遺存,重現昔日運河繁榮的景象,更爲廣大收藏愛好者、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提升藝術鑑賞水平和研究中國古陶瓷史發展變遷的平臺。

首席攝影記者 李木易/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