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

蘑菇街上市的高光時刻過去還沒幾天,就突然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不過這顆“雷”來自於自家的老員工。

據脈脈上的匿名蘑菇街員工稱,早期放棄了 BAT 的機會拿着有折扣的工資入職蘑菇街,並花 6 位數買下了的蘑菇街幾萬的期權,幹勁滿滿希望與公司一起奮鬥至上市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如今公司上市了卻得知有 26 億總股本,且期權要除以 25,這讓這名員工覺得這幾年都白乾了。有網友戲謔其爲“以爲能買房,結果剩下了廁所”。

由於人民幣股票和美元股票的計價方式不同,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只能發美國存托股憑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ADS。

簡單來說,就是蘑菇街員工手裏握着的期權實際上是普通股,期權價值不能直接乘以當時的股價得出,而必須根據 ADS 的規則合成美國的股票。

不過每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換算的情況都不盡相同,計算較爲複雜。蘑菇街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蘑菇街此次 IPO 共計發行 475 萬股 ADS(美國存托股票),每股 ADS 的首次公開發售價格爲 14 美元,1 ADS 股等於 25 普通股。這就是讓上述蘑菇街員工憤怒的原因,“突然得知期權要除以 25,總股本竟然有 26 億”。

蘑菇街員工期權事情出了以後,又引發了一輪大家對創業公司期權的討論,到底應該無視來自創業公司的期權誘惑還是懷抱“財富自由”的夢想與公司一起奮鬥?這樣的討論或許永遠不會停止。

截然不同的員工態度

有媒體爆料,由於對期權縮水不滿,已經有大量蘑菇街老員工提出了離職。界面新聞記者對此向蘑菇街方面求證,但對方尚未給與回覆。

員工期權價值的公式一般認爲是,股票價值-行權成本(公司給員工的買入價)-稅費。截止到昨日美股收盤,蘑菇街股價爲 14.50,比起開盤時有小幅上漲。如果以老員工 5 萬股期權換算,50000(期權)/25(基數)*14.5(股票價格)*6.9(匯率),最後計算得出爲 20 萬左右。不過這筆錢還沒有減去高達 30% 左右的稅費以及行權成本。所以有網友認爲,這樣的期權連華爲的年終獎都不如,還不如去 BAT。

但也有已經離職的員工認爲這種對公司的不滿只存在於少部分員工中,並不代表公司大多數人的看法。

林雪(化名)在蘑菇街工作五年,去年離職,一共擁有期權不到 1 萬股,爲公司免費贈予性質。林雪向界面新聞表示,當時有籤合同,“但公司從沒有承諾過期權的價值”,這次期權縮水風波出來後,她也和以前的同事聊過,大家都覺得心裏上談不上什麼落差,“主要可能是因爲對這個本來也沒啥期待吧。”

同時林雪認爲寫這種控訴文的老員工很過分,因爲在她眼中“陳琪(蘑菇街創始人)不是這樣的人”。林雪覺得,陳琪人品很好,聰明,對待員工貼心,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另一位在蘑菇街工作 3 年的員工夢禮(化名)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修羅(陳琪)大家對他都挺認可的。”

在陳琪的知乎主頁上,有一條“如何評價蘑菇街全員換 Mac?”的問題,提問時間是蘑菇街創立的第二年,陳琪回答道,“只是工具而已,員工喜歡的環境,我們就一點一點努力提供,他們開心用戶纔會開心。就是這麼簡單。”

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

不過這位創業初期抱着“讓員工開心用戶纔會開心”的 CEO,現在卻讓公司的員工有了“死全家”的感覺。據三言財經報道,有技術部高管得知情況後當天就在朋友圈宣佈離職。

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

從老員工的匿名控訴中,我們瞭解到蘑菇街實際在給股票的時候並沒有告知其總股本,也沒有將稀釋的情況與持股員工做溝通,員工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給自己構建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但並未從蘑菇街處得到過證實。

知乎美股話題優秀回答者 Cody 認爲,如果一家公司只發員工股票但沒有告訴總股本,而且在後續的增發輪次中沒有去詢問老員工有沒有需要去繼續認購公司股票保持自己的份額不變,那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另外不詢問的話,還可能會有法律風險。

Cody 覺得正確的計算方式應該是員工清楚自己持有百分之幾的股份以及這個公司的市值多少,然後再根據市值乘以佔比股份最後得出員工能拿到多少錢,“像蘑菇街這種 25 股普通股合成 1 股 ADS 的方式,就會造成老員工心裏很大落差,但這只是一種技術的規則,核心還是看他的股票佔比多少,和市值的關係怎麼樣,公司是否欺詐其實很難確定的。”

流血上市

對於蘑菇街來說,這個時間點選擇上市恐怕也是不得已爲之。

垂直電商的風光不再,蘑菇街也過了之前和美麗說合並時市值一度達到 30 億美元的巔峯時期。蘑菇街此次 IPO 最大募資額約爲 7650 萬美元,遠低於最初預計的 2 億美元,縮水 61.76%;首日開盤報 12.25 美元,較 IPO 發行價 14 美元/ADS 下跌 12.5%,收報 14 美元,持平於發行價,市值 14.97 億美元,比起巔峯時期縮水一半。另外加上這次爆出的 25 普通股合 1 ADS,也說明確實"流血"上市。

缺錢是逃不過的理由。

招股書顯示,蘑菇街依舊處於虧損狀態,2017 財年(截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和 2018 財年(截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蘑菇街調整後的淨虧損分別約爲人民幣 4.761 億元和人民幣 4.202 億元;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的 2019 財年上半年調整後淨虧損爲 1.857 億元。

虧損之下,現金流淨流出也在一直增加。2019 財年上半年期內,現金流及其等價物僅剩 8.915 億元,同比減少 27%。品途商業評論認爲,鑑於蘑菇街短期盈利無望,提前儲備充足彈藥勢在必行,而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 8.915 億元,按照每年燒 4 億元的速度計算,如果沒有新融資進入,蘑菇街最多隻能撐兩年。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蘑菇街現有現金流情況難以長期維持平臺運作,公司經營現金流仍然在大幅度流出,加上現如今的一級市場融資困難,蘑菇街現在除了上市,或也別無他路可選。

或許是面對急於資本變現、擺脫現實困境以及讓前期資本順利退出的壓力交雜,蘑菇街才一步步稀釋了股權,犧牲了員工利益。

公開資料顯示,在首次公開募股之前,蘑菇街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公司 495,663,914 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 19.4%。數據和 26 億總股本相符。在首次公開募股後,他們將持有 192,429,910 股 A 類普通股,以及 303,234,004 股 B 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 18.5%,以及表決權的 81.0%。

首次公開募股後,其中陳琪持有 303,234,004 股 B 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 11.3%,聯合創始人、董事兼首席運營官嶽旭強持有 79,914,375 股 A 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 3.0%;聯合創始人、董事魏一搏持有 107,643,285 股 A 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 4.0%。

股權結構上,騰訊爲蘑菇街的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 17.2%。除騰訊外,蘑菇街的主要股東包括高瓴資本、摯信資本、貝塔斯曼、平安創新、啓明創投、紅杉資本及藍馳創投等。

近幾年,國內互聯網創業公司掀起了一股赴美上市熱潮,有不少公司在創業初期基於各種理由實行了“全員持股”計劃。於是,伴隨着之後這些公司成功上市喜訊的,還有員工憧憬像百度當時的“連掃地阿姨都發財了”這樣的財富自由夢。不過現實未必如意。不只蘑菇街,優酷前幾年也被老員工發文控訴過,當時優酷的比例是 18:1。

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

這或許也在提醒創業公司應該重視信息透明度,有責任去告知員工股份比例以及目前的估值情況,再由員工自己去選擇是否陪伴公司走完後面的路。

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25 倍稀釋股權,蘑菇街員工“財富自由夢”破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