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媽媽因爲孩子鬧脾氣感到生氣,失手打了孩子之後又陷入自責,覺得自己不該打孩子,不配當好媽媽。其實哪位媽媽想打自己孩子呢,打完孩子之後,孩子身上疼,媽媽心裏更疼。

但其實誰能真正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呢,於是便陷入了這種自責中,但是孩子下次若再犯,依然會動手,再次陷入自責,不去反思應該如何去和孩子溝通,學會控制自己情緒。好像莫名奇妙就給自己施加了一種壓力,希望自己是全能的,能夠掌控一切就好了,但是未知的事情誰能料到呢,在孩子面前,大家都是平凡的父母。

打孩子的行爲將自己的無助,不完美展示在了孩子面前,卻又一遍遍要求自己做到完美,這樣矛盾的內心,在育兒上面舉步維艱。在要求自己完美的同時,也無形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完美,有的時候將自己的壓力強加到了孩子身上。

其實這樣過分的追求完美,並不是真的爲孩子考慮,而是爲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缺,自己不夠完美,所以妄想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到完美,如果孩子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便會對孩子感到失望憤怒,責罵孩子。

如果父母過於追求完美,將這種責任強加給子女,子女會從小就內心充滿壓力,總是被不夠完美所困擾,事後又會深深陷入悔恨中,往往都做不到真正的完美,因爲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就算已經做得很好了,在完成之後就會發現還有更好的方法,這時內心又會自責爲什麼沒去那樣做呢,感到懊惱,自我否定。孩子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是無法獲得快樂的,將來他們成年之後,或許也會將這種壓力施加到他們的孩子身上,這是很可悲的。

因爲他們從始至終都無法接受真正的自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有誰又是完美的呢,總是苛求自己,苛求別人做到完美,只會是給自己帶來壓力,總是陷入自責,無法自我欣賞,自己都沒法接受自己,又怎麼會快樂?

所以作爲家長,當你在責罵孩子的時候,應該多理解孩子如果總是過分要求自己,苛求自己的孩子,只會讓自己,讓孩子變得失去自信,失去快樂和成長的機會。

允許孩子犯錯,也是給孩子給自己努力進步的機會,畢竟通過一次次嘗試和探索纔是真正成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