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炫耀摔」在網上非常盛行,從炫耀包包、首飾之類的,到各行各業的日常生活。本來只是一個「炫富挑戰」,但最後卻成爲了各行各業的一次自我展示。

有無數的人蔘與到這個活動當中,炫耀就像一股原始衝動,令人難以抗拒。

小菠菜們,可能忘了,今年5月,俄羅斯一名家境富裕的20歲女大學生卡贊瑟娃(Anastasia Kazantseva),因常在網路曬自己穿金戴銀的美照,被一名同齡男大學生亞力亞(Ilya Metlitsky)持刀怒砍70刀,並殘忍分屍,最後兇手還在現場合影留念......

亞力亞坦言自己不滿卡贊瑟娃炫富,因此痛下殺手。

她富有的生活方式讓我快瘋了。

有人說,網紅故意炫富,刷存在感,是她自己活該。

啊~呸。

炫富你們看不慣,那曬學歷呢?

9月份,一位母親因爲在同學羣裏曬自己女兒考試清華大學的通知書,然後被踢出羣。

一爸爸開豪車送自己孩子上學在羣內被老師和家長diss;

一媽媽給即將參加運動會的兒子買5000塊錢的運動鞋被diss......

我們之所以討厭別人炫耀,是因爲嫉妒。

這是大部分人改不掉的毛病,要不怎麼說它是七宗罪之一呢。

嫉妒,英文Envy,其詞源是拉丁語invidia ,牛津英語詞典把它定義爲:

在注視着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

莎士比亞說過,「嫉妒是一個綠眼的妖魔」。我們會刻意收斂自己的嫉妒情緒,但內心卻仍然無法放下。

一個比自己好看的人,朋友的新衣服、新鞋,同事升職加薪,鄰居家孩子考一百分,甚至是因爲在人羣中,有人吸引到更多的目光……種種小事都會引起嫉妒心理。研究顯示,嫉妒會激活與生理疼痛相關的腦區,是一種讓人痛苦的情緒。

一般來說,心理學家認爲,嫉妒會產生兩種結果:惡性和良性。

惡性結果,小菠菜肯定深有體會。

比如,它會引發焦慮,尤其是當我們嫉妒的對象是最好的朋友時,這種情緒就變得更加複雜。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

我們都希望別人好,但千萬別比我過得好。這就是人性。

德國科學家還發現,社交媒體讓我們越來越不開心。因爲你刷朋友圈的時候,肯定看見的都是別人的好日子。

嚴重的嫉妒心理會引發恨意、憤怒。

有些人需要通過攻擊對方、貶低對方的行爲來獲得心理的安慰。畢竟「羨慕、嫉妒、恨」可不是說說而已。

前段時間,馬來西亞一名網紅莫哈末直播中炫富,大金錶、金鍊子,甚至還誇張地在桌上放了6大疊紙鈔!

結果,在最後一次直播的晚上,3名觀看了直播的歹徒衝入他的辦公室,把桌子上的鈔票和金鍊子洗劫一空,還射傷了他的左腿。

在一檔綜藝節目上,田樸珺和高曉松的一段對話頗耐人尋味。

當時,田樸珺說了一句話: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今天這個社會,但凡能活得讓人嫉妒,就別活得讓人同情。

她話音剛落,高曉松就神回覆了一句:

但是如果能活得讓人喜歡,就不要活得讓人嫉妒。

我們總提倡「做人要低調」,因爲低調是個安全區,就像打遊戲,混到最後也是贏家。

然而,就像我們反對性騷擾時總是說「我可以騷,你不可以擾」,對於炫耀這種行爲,也是「我可以炫,你不可以妒」。真的嫉妒,也要hold住。

一個硬幣有兩個面,嫉妒也有它正面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其實嫉妒沒有什麼可恥的。嫉妒,說明你不甘心,你渴望更好。

研究發現,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嫉妒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嫉妒是社會競爭的動力。當嫉妒心理轉化爲一種競爭意識,它就會讓人爲了變得更好而不斷奮鬥。

曾有研究人員讓學生們觀看一組僞造的同性同學的報紙採訪和照片。這些「同學」中既有長相出衆開寶馬的富二代,也有長相普通開着破車靠拿獎學金上學的普通人。

看完這些人的資料後,研究人員詢問學生們的感覺,並測量他們閱讀每個採訪對象花費的時間。

結果那些讓人嫉妒的傢伙吸引了學生們更多注意,學生們也能記起更多關於他們的細節。嫉妒能引發大腦產生一連串高效率的認知活動進程。

有個段子說,女人抓男人出軌時,智商接近福爾摩斯。還不都是因爲嫉妒那個神祕競爭者?(女菠菜們,告訴叔,下面這張圖怎麼看出男方出軌了呢?在線等,挺急的。)

認真想想,其實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嫉妒心理,就連波叔也不例外。

網上很多人說,嫉妒就是自己太小心眼,放平心態就可以解決。波叔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真正不會嫉妒的,大概是成佛了吧,六根清淨、無慾無求。

當嫉妒心理產生後,應該恰當地處理它。

表達出來。長期把情緒掩藏起來,只會讓它在心裏潰爛,最終成爲一根毒刺,甚至引起可怕的事件。嫉妒了又怎樣,承認自己「羨慕嫉妒恨」也不丟人。

當你向對方訴說自己的嫉妒時,其實也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自己確實在某些方面沒有別人好。

既然嫉妒了,又不願承認自己的不足,那就默默去努力。沒有別人好看,就努力健身護膚;沒有別人有錢,就努力工作,自我增值。

一個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正是值得努力學習的對象。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究竟嫉妒對方什麼。外貌?家世?還是能力?進一步思考,對方爲什麼可以做到讓人嫉妒。觀察他們,吸收他們的優點,改善自己。

善意的嫉妒使人心胸寬廣且鬥志滿滿,而惡意的嫉妒使人目光狹隘且充滿怨恨。

嫉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承認嫉妒,甚至暗地裏詆譭他人的成功。

正確地對待嫉妒,激發它的正能量,更好地認識自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