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少林寺》在香港上映後的市場表現,以及李連杰、成龍、洪金寶、劉家良、袁和平等人,在1982年展開的功夫片票房大戰。在1982年的票房對決之中,成龍的《龍少爺》以179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擊敗了李連杰的《少林寺》,位列該年港片票房排行榜的第2位。

在華語動作大銀幕上,李連杰的名字,在許多動作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因爲與張鑫炎導演合作《少林寺》,李連杰開啓了自己的演藝之路。1982年,《少林寺》在內地影壇掀起熱映狂潮,李連杰也憑藉該作揚名華語影壇。

《少林寺》不僅在內地轟動一時,在香港電影市場,也是備受好評。1982年,《少林寺》在香港上映。這一年,功夫港片的票房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洪金寶、劉家良、袁和平、成龍等人,紛紛推出了力作。

然而,在這些本土打星的壓力之下,《少林寺》依然在香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少林寺》在香港上映後的市場表現,以及李連杰、成龍、洪金寶、劉家良、袁和平等人,在1982年展開的功夫片票房大戰。

1982年1月21日,《少林寺》在香港院線正式上映,影片拿下161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位列1982年港片票房排行榜的4位。

單看這些數據,可能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觸動,但是對比同一時期的競爭對手,《少林寺》能有如此表現,相信會震撼到不少觀衆

70年代末,功夫喜劇的興起,再度引發了一股“功夫電影熱潮”。而1982年的香港電影市場,正處於功夫片票房爭霸的白熱化階段。

1982年的1月21日,《少林寺》在香港上映的同時,成龍的《龍少爺》、劉家良的《十八班武藝》也在這一天走入香港地區的電影院線。

80年代初的港片銀幕之上,劉家良的名號,一直是功夫片作品的品質保障。

1975年,劉家良因爲一部《神打》,正式開啓了自己的導演之路。而後的《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洪熙官》、《霹靂十傑》、《武館》等作品,也讓他在香港影壇備受矚目。

作爲一個打造了多部“少林題材”功夫片的導演,劉家良在1982年,自導自演了功夫經典《十八般武藝》。

然而,這位老牌的“少林功夫片”名導,卻在這一年的票房爭霸戰中,敗給了李連杰的《少林寺》。

劉家良的親身上陣,片中的“十八般兵器”打鬥橋段,都讓《十八般武藝》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但是面對《少林寺》的市場壓力,《十八般武藝》僅僅拿到了990多萬港幣的票房,位居1982年票房排行榜的第9位,被《少林寺》拉開了620多萬的票房差距。

有意思的是,1982年的功夫港片市場之上,擅長拍攝“少林功夫片”的導演劉家良,與擅長演繹“少林和尚”角色的李連杰,展開了激烈的票房交鋒。然而,在4年之後,這“一南一北”的兩位功夫高手,還合作了一部少林功夫經典,那就是《南北少林》。

1982年的港片市場之上,《少林寺》雖然在與《十八般武藝》的交鋒中一路領先,但在與《龍少爺》的票房對決中,它卻不幸落敗。

自1978年的《醉拳》之後,成龍便成爲了功夫港片市場之上,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1979年的《笑拳怪招》,問鼎年度票房冠軍;1980年的《殺手壕》,位居年度票房亞軍。

1981年,成龍減緩了自己的腳步,並開始對功夫喜劇的表現形式,進行新的探索。於是在這一年,成龍沒有推出電影作品。

經過了一年的蟄伏,1982年的成龍推出了《龍少爺》這部作品。相比於“江湖恩怨、武林爭鬥”引發的功夫片故事,這部《龍少爺》將“功夫元素”與“體育運動”相結合。

《龍少爺》講述了幾位功夫高手參加“運動會”的故事,通過踢毽子、爬包山等比賽項目,展現了一場又一場的打鬥橋段。新奇的故事創意,加上成龍喜劇化的動作風格,讓《龍少爺》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在1982年的票房對決之中,成龍的《龍少爺》以179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擊敗了李連杰的《少林寺》,位列該年港片票房排行榜的第2位。

雖然敗給了成龍的《龍少爺》,但李連杰的這部《少林寺》,卻在1982年的港片市場之上,戰勝了一大批實力強勁的對手

1982年的年初,李連杰的《少林寺》、成龍的《龍少爺》、劉家良的《十八般武藝》在相同的放映檔期,展開了激烈的票房交鋒。

而洪金寶、元彪、林正英合作的功夫經典《敗家仔》,在1981年12月22日正式上映,之後進入1982年1月份時,《敗家仔》還與《少林寺》進行了短期的市場相遇。

最終,《敗家仔》拿下了910多萬港幣的票房,落後了《少林寺》700多萬。

1982年的袁和平,也推出了一部功夫經典,那就是82版《奇門遁甲》。

在袁和平導演的電影生涯之中,這部82版《奇門遁甲》的口碑,一度超越《太極張三丰》、《醉拳》,成爲袁導最受好評的作品。

然而,這部《奇門遁甲》面對《少林寺》的市場壓力,在1982年也只拿到了840多萬港幣的成績。

1982年的港片市場之上,成龍、李連杰、劉家良、洪金寶、袁和平你來我往,展開了激烈的功夫片對決。然而,這一年票房市場最大的贏家,卻是警匪動作片《最佳拍檔》。

1982年,《最佳拍檔》的票房奪冠,也預示着功夫港片市場的衰落。1983年,洪金寶、成龍憑藉《奇謀妙計五福星》、《A計劃》,成功轉型警匪動作片市場。

1984年的李連杰,憑藉一部《少林小子》,拿下220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坐上了年度票房季軍的位子,而這也成爲了80年代功夫港片最後的輝煌。

之後的港片市場上,警匪動作片大行其道。《警察故事》、《福星高照》等作品,成爲了票房主流。隨着功夫片市場的衰落,此時的李連杰也歸於沉寂。直到90年代初與徐克的相遇,李連杰才迎來新的事業轉機。

進入90年代之後,李連杰出演的“黃飛鴻”系列、《方世玉》、《太極張三丰》、《精武英雄》等功夫片作品,受到了許多觀衆的青睞。

然而,相比於這些憑藉威亞特技,營造打鬥場景的作品,動作風格寫實的《少林寺》,反而更受功夫片影迷們的喜愛。

畢竟,通過寫實的長鏡頭,展現真功夫打鬥場景,纔是“功夫片”的核心、真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