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先後湧現出不少英雄人物。例如三國時期三國鼎立梟雄—曹操、劉備、孫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抗金英雄岳飛再到清朝虎門銷煙林則徐。這些人的事蹟有的是書面的故事,有的成了電視劇題材,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沒有因爲故事的題材而遭受改變,影響着我國一輩輩的有志青年向他們學習。
在封建王朝時,女子只能在家中閨閣之內,很少有在外公然亮相的,正是因爲這樣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當時非常強烈。征戰沙場、建功立業這些事情衆人覺得都是男子應該乾的事情,與女人根本不掛鉤。但是就有這麼一羣女子站了出來,證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
花木蘭
在衆多女中豪傑中,大家最爲熟悉的應該是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了。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我們在學生時代應該學過:“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充分的體現出了當時花木蘭機智的行爲,替父出征卻沒有被旁人發現。在戰爭結束之後由於戰功顯赫被朝廷直接封予上述,死後在唐代更是追授她爲“孝烈將軍”。
樊梨花
我國史上有四大巾幗英雄,除去花木蘭之外還有樊梨花,穆桂英與梁紅玉。樊梨花的生平記載於《神明聖紀》之中,書中記載:樊梨花出生於唐朝貞觀時期,戰功有率兵平定西北邊亂,爲國家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我國曆史上鮮有的女性兵馬大元帥。
一張紙條揭露一位平凡老太不平凡的人生
在我國最爲動亂的抗戰時期,誕生了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爲國家抗戰的勝利付出了汗馬功勞,有的在這之後被封爲將軍,頒發軍功章。還有一羣人在大戰勝利之後卻默默隱退,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說,他們迴歸到了自己最初的模樣,回到家鄉平平靜靜的當起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雖然他們的名字我們無從知曉,但是他們的在戰爭中創下的戰功我們刻骨銘心,終生不敢忘記。她是一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一位英雄人物,她的的名字叫做賈春英。
賈春英
1984年,湖北省的一個農村裏一位老太太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人世,本已司空見慣的事情卻在背後隱藏着一個驚天祕密。
雙槍春姐
老人死後,她的孫子正在整理她生前的遺物,就在收拾老奶奶平日裏一直鎖着的小箱子時,發現這個箱子竟然敞開了,她的孫子出於好奇打開了這個小箱子看看奶奶生前究竟在這箱子裏放了什麼,結果箱子裏僅僅放了一張紙,但是這張紙卻講述了一位英雄年輕時的故事。這張紙記錄着這名逝去的老人便是當時有着“雙槍春姐”之稱的賈春英。
經過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
賈春英爲湖北省陶港鎮賈村人,從小因爲家庭中重男輕女的思想,賈春英4歲的時候便被父母賣給了別人。賈春英年幼的時候正是國家遭受外國聯軍摧殘的時候,賈春英從小就目睹了因爲戰爭導致家破人亡的事情,就是因爲這樣,她14的時候便選擇投身於革命之中,爲中國的解放做出自己的奉獻。
抗日戰爭
賈春英18歲的時候便擔任了鄂東婦委書記,直屬於中央領導。並帶領着當地的婦女和工人搶奪當時駐紮在本地軍閥的槍支,並用搶奪來的槍支作爲自衛隊的武器用來支持革命戰爭事業。
之後賈春英與紅軍戰士潘濤喜結連理,但是由於時局動盪,婚後沒幾天,潘濤便又再次踏上了戰場。但是這次卻沒能平安歸來,爲革命戰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正在這時,賈春英也被查出有了身孕,突然傳來的噩耗並沒有催倒賈春英的意志,她選擇在生下孩子之後迅速趕往戰場,爲已故的丈夫報仇。
抗戰
在抗戰勝利之後,賈春英便帶着自己的孩子離開了部隊,重新回到自己出生的農村之中,安安靜靜的當起了農民。從她回鄉那一刻起,她便選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從未向自己的家人或者外人敘述過自己的這一段經歷。就在她逝世之後,她的孫子爲她整理遺物時才發現自己的奶奶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雙槍春姐”
結語
歷史中許多人都爲了能夠名垂青史,在國家危難之際誓死抵抗,爲了能夠建功立業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們覺得只要能光宗耀祖,名留史冊就是付出生命也是在所不惜。但是除卻他們這樣的人還有一羣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一羣人,他們甘願爲國捐軀但是我要求國家給她任何名利,只想做一名“影子”在功成之後默默消失,安安穩穩的度過下半生。
參考資料:
《木蘭詩》
《神明聖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