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No.

1151

//

這是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 電影《不能說的祕密》劇照 /

十年前,臺灣淡江中學的長廊上,路小雨踮起腳尖湊到葉湘倫耳邊,狡黠一笑,又調皮跑開。一個神祕的回眸,一個深情的凝望,糟了,戲裏戲外,都是心動的感覺。

那是最當好時候的周杰倫和桂綸鎂,也是最當好年紀的我們。

十年後,武漢月湖畔,琴臺劇院裏,葉湘倫路小雨再次重逢。

這一回,是曹楊和汪小敏。

經典總使世人不捨遺忘,如同珍貴的舊物,日後被一遍遍摩挲;又似意氣風發少年時代,是爲餘生最漫長赤誠的守望。

是經過多少次深夜輾轉反側噴薄而出的創作欲,音樂劇《不能說的祕密》終被搬上舞臺?又是如何一份鄭重,請來百老匯頂級製作團隊操刀?託尼獎最佳導演John Rando,著名小說家及音樂劇編劇Marc Acito,當代最受推崇舞蹈家Zach Woodlee,以及託尼獎最佳舞美設計Beowulf Boritt。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班底?如果曾看過音樂劇《髮膠星夢》、《金牌製作人》或電視劇《歡樂合唱團》,便能瞭解。

同時,劇版《祕密》也是以美國百老匯託尼獎主創團隊打造的首部華語點唱機音樂劇。點唱機音樂劇的代表作是1999年問世的《媽媽咪呀》。

《祕密》集結《星晴》、《聽媽媽的話》、《簡單愛》、《屋頂》、《稻香》、《夜曲》、《蒲公英的約定》等周杰倫20餘首經典歌曲,每一首都由中方團隊翻譯成英文給百老匯團隊,再經全新編曲、重新演繹,恰如其當插入劇情,從而在每一次場景的轉換中煥發新的生機,直至觀衆在沉浸式的極致觀感體驗中,跌入情緒深海。

愈是經典,愈不容無邊發揮;愈爲人所知,愈被苛刻審視。演員的選擇,直接影響觀者的入戲程度,周杰倫和桂綸鎂的地位自是無人能夠撬動,是他們定義了《不能說的祕密》。如此留給劇版的選擇餘地,只能是無限接近原來角色。“傑迷”是基本要求,此外,神似要大過形似,兩個主角要有葉湘倫和路小雨的魂。

曹楊曾主演過音樂劇版《撒嬌女王》,羞澀內斂,寡言少語,性格酷似周杰倫,因此才懂得葉湘倫沉默之下的洶湧暗流,被動之外的焦灼試探。

汪小敏是《花兒朵朵》歌唱比賽全國總冠軍,出過專輯,演過影視劇,和路小雨一樣患有哮喘,試鏡當天又重感冒,一首《星晴》唱到最後聲嘶力竭,就是這種提不起氣的“病態”,像極了電影中小雨拼盡最後一口氣在桌上刻下“我愛你”的樣子,虛弱又倔強。

男女主角就這樣被確定下來。無論是單車上的青澀、屋頂上的浪漫,還是四手聯彈的激昂,都瞬間將記憶拉回到十年前的淡江中學。

但人總歸還是有原著情結,翻拍難免帶着沉重的壓力和原始的期待。劇版《不能說的祕密》如何再次打動人心?

曾聽聞,一個女孩兒在看完演出後,一衝出劇院就拿出手機,撥通那個暗戀許久的男生的電話,說出了一直壓抑心底的四個字“我喜歡你”。

主創團隊應該感到欣慰吧?藝術作品的存在,不就是爲了喚醒沉睡的意識,打開關閉已久的心靈,恢復對生活的感知,衝破條條框框,做一些忠於自我的嘗試?

而我們懷念青春,不也是懷念那個敢愛敢恨的少年?

90年代的華語樂壇,一邊是羅大佑、崔健的現世批判和人文關懷;一邊是四大天王的流行情歌,一眨眼,大家都拐到了歷史的轉折點,攜手相約九八。那年,《還珠格格》一夜爆紅,每條大街小巷都在放《雨蝶》,每個人的嘴裏都會哼幾句《當》。那一年,一個只有高中文憑,頭髮遮住半張臉,不苟言笑的男生上了臺灣一檔綜藝節目《超級新人王》,爲吸引主持人吳宗憲的注意,他寫了一首超奇怪的《菜譜歌》,就這樣,他和當時的作詞人一起被吳宗憲簽下了。

這兩個人就是周杰倫和方文山。

/ 周杰倫《Jay》專輯封面 /

兩年後,周杰倫帶着他的首張同名專輯《Jay》橫空出世,如龍捲風般席捲整個華語地區,一時之間,“ 哼哼哈嘿“成爲年輕人的問候方式,但估計至今也很少有人能完整唱出一首《雙節棍》。聽不懂聽不清並沒有影響周杰倫的受歡迎程度,反正他自己也說“這個問題蠻矛盾的,我有時候也聽不懂,我不是刻意這樣唱,至少這樣比流行歌曲好。”

“被垮掉的80後”在周杰倫標新立異的音樂風格中找到了某種身份認同——不同於羅大佑式的沉重,也不要張學友劉德華的苦情,就是要聽不懂,“不被懂得”本身就是一種“高於時代”的存在方式。

/ 周杰倫部分音樂專輯封面 /

此後,周杰倫以幾乎一年一張專輯的速度統治了華語樂壇的半邊天,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成爲他的擁躉

隨着年歲增長,周杰倫開始脫下鴨舌帽,撩開劉海,抬起頭,展開笑容,在不同的曲風中展現不同的周杰倫。

他是《晴天》《彩虹》裏的純情少年,也唱《愛在西元前》《威廉古堡》的奇幻浪漫,一會兒是《鬥牛》《半獸人》裏的憤青,一會兒又在《稻香》裏回到童年,唱着《聽媽媽的話》《爺爺泡的茶》,他穿一身西裝在春晚中國風的舞臺吟唱《青花瓷》,轉身又做回現實生活中的快樂肥宅“奶茶倫”,悠閒自得哼幾句《陽光宅男》《麥芽糖》……而青春期的情緒如六月天的臉,每一次波動都能在周杰倫不同的音樂裏找到共鳴,獲得註解與安慰。

/ 周杰倫和媽媽葉惠美 /

今年,是周杰倫出道整整18年,回望這18年,周杰倫三個字已然成爲一個時代標籤,承載着8090的整個青春。

他是磁帶是CD是256M的Mp3;是摺疊處被透明膠粘了又粘,從教室第一排傳到最後一排的歌詞;他是吸引女生的吉他,是戀愛時的甜蜜,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着天;也是沮喪時的力量,揹着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是用第一筆工資買的人生唯一一張演唱會VIP內場票;是宣告與衆不同的話語權,也是和父母難以逾越的鴻溝;他是少年時代和世界的衝突以及長大後與自己的和解。

有人說,喜歡周杰倫18年,是堅持得最久的一件事。

如今周杰倫結婚生子發福,一邊被粉絲調侃,一邊依然被惦念。即便《不愛我就拉倒》被質疑江郎才盡,可畢竟是沉迷過的偶像。當週杰倫三個字從“青春的標誌”變爲“懷舊的符號”,他的每一次發聲、現身,都是“飄搖風雪夜,似是故人來”,看到聽到周杰倫,就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他在,則青春不死。大概,這就是偶像的意義,一種超越時空的存在。

劇中,校長陳老師說“時間是最珍貴的禮物”,而我們最珍貴的時間都在周杰倫的音樂裏。這回,劇版《不能說的祕密》將在武漢琴臺大劇院連演4場,白球鞋、大操場、藍天白雲蟬鳴鳥叫……每一幅畫面,都是青春的禮物。

用一場劇的時間去追憶曾經吧

《不能說的祕密》音樂劇門票2

《中外經典名曲交響音樂會》門票2送給你們

福利獲取詳情,請後臺回覆關鍵字“祕密”

文 // 文婷

圖 // 訪者提供&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