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分析稱,杭州數字經濟發展快,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尤其是餘杭區人口流入多。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部分一二線城市2019年人口數據統計梳理發現,2019年人口增加最快的10個城市分別是杭州、深圳、廣州、寧波、佛山、成都、長沙、重慶、鄭州和西安。

(原標題:這10個城市人口增長最快,杭州人口增量首次領跑)

隨着我國城鎮化進入到下半場,人口在加速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羣集聚。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部分一二線城市2019年人口數據統計梳理發現,2019年人口增加最快的10個城市分別是杭州、深圳、廣州、寧波、佛山、成都、長沙、重慶、鄭州和西安。2019年有9個城市人口增量超過了20萬,有4個城市超過了30萬人。其中杭州增量首次領跑。

杭州首次領跑前10城市

從最新城市人口增長數據看,最大的變化是,新一線城市杭州首次取代此前領跑的深圳、廣州。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從2018年的980.6萬人增長到2019年的1036萬人,增量達55.4萬人。

此前幾年,城市人口增量居榜首的一直是深圳、廣州。自2015年北京和上海兩座強一線城市開始疏解非核心功能後,常住人口增速均大幅放緩,相比之下華南的兩座一線城市人口大增。

從2015年到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爲60萬、53萬、55.08萬、49.83萬人;同期廣州人口增量分別爲42.06萬、54.24萬、45.49萬、40.6萬。這四年中,除了2016年廣州稍微領先外,其他三年都是深圳領跑,廣州緊隨其後。

但這幾年中,杭州的人口增長勢頭十分迅猛:2015到2018年增量分別是12.6萬、17萬、28萬、33.8萬人,逐漸追上廣深;2019年,首次超過深圳和廣州。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幅爲5.65%,同樣在各大城市中領跑。

杭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3795億元,增長15.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於GDP增速8.3個百分點。電子商務產業增加值增長14.6%,物聯網產業增加值增長13.6%,數字內容產業增加值增長16.3%,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增加值增長15.7%。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分析稱,杭州數字經濟發展快,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尤其是餘杭區人口流入多。杭州不僅有阿里巴巴、網易這些龍頭企業帶動,而且還有很多創業公司。此外,杭州的政府服務和政策到位,有很強的吸引力。

吸引力:陽光地帶以及城市羣

雖然榜首的位置易主,不過,深圳和廣州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去年,兩市的人口增量分別是41.22萬人和40.15萬人,穩居第一集團。

廣東第三城佛山的人口也快速增長。2019年佛山人口增量也達到25.29萬,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五。人口增量前五名中,有三個城市位於粵港澳大灣區。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溫和、空氣環境好,自然條件宜居。與此同時,伴隨着近年來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高端製造業、信息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就業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閩南三角洲的廈門也地處陽光地帶,環境優美。去年,廈門人口增長率僅次於杭州,位居全國第二。這也凸顯了城市環境對吸引人口、人才的重要性。

胡剛說,高新技術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高新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要素就是人才。靠近灣區的地方,環境比較好,這也是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無論是人口增量還是增速,前五名的城市都位於沿海地區,並且主要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這也凸顯了城市羣對人才吸引的立體效應。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城市羣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人才鏈,比如總部經濟、金融證券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爲相應的製造業服務,城市的集聚效應帶來交通基礎設施的便利性,航空、海港、城際鐵路、地鐵等設施爲城市羣服務。

陳建軍以杭州爲例分析稱,人才流入,不僅基於杭州本身的就業機會,而且在高鐵出行的半小時圈中還有上海、蘇州等城市,選擇機會更多。城市羣比單個城市更有吸引力。

中西部:多個強省會閃耀

在2019年人口增量前十名中,第六到第十名的城市均位於中西部,分別是成都、長沙、重慶、鄭州和西安。隨着中西部經濟發展的加快,中西部的強省會城市、直轄市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

鄭州市日前發佈的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達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這也是鄭州連續9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

鄭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作爲省會,經濟腹地相當大。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河南戶籍人口接近1.1億。河南範圍內的人如果要進城,首選就是鄭州。耿明齋說,在沿海的江蘇、浙江都不是這樣,都有第二選擇。雖然這幾年洛陽作爲河南省域副中心力度也在強化,但還是無法分流鄭州發展的能量。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帶動下,成渝正成爲人口的重要流入地。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爲1658.1萬人,比2018年增加了25.1萬人;同期重慶全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比上年增加22.53萬人。成渝2019年人口增量雙雙超過20萬。

國家發改委最近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今年將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實施,促進重慶市、四川省通力協作,加大成渝地區發展統籌力度,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加強交通、產業、環保、民生政策對接,共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動力源。

不久前,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2020成渝經濟圈購房軌跡報告》顯示,成都、重慶正快速發展成爲趕超型城市羣。隨着成都向東、重慶向西相向發展,中間地帶成爲兩座城市的橋樑,經濟圈內一體化發展也在不斷推進,新的樓市熱力板塊開始瞄向中間區域。

此外,中部地區的長沙已經連續兩年人口增量超過23萬。2019年長沙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中西部第二位,中部地區第一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童中賢認爲,長沙本身擁有教育、醫療、文化資源比較好,加上房價低、生活成本低,生活壓力相比其他城市小一些。近兩年,長沙吸納人才、人口的能力比原來提高很多。

相關文章